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山東擬建「中國蘇伊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03]
放大圖片

 ■人工海河建成後兩岸的城市群景觀圖。

——千億投資拓膠萊運河 「復活」渤海大環流

策劃:本報駐山東記者 楊奕霞 文:實習記者 于永傑、麼慧賢

 歷史上有一條運河,因數百年來的泥沙堵塞而廢棄為山東地圖上的一條細線。然而正是這條細線,卻讓無數海洋地理學家魂牽夢繞,更相信它的復活將「影響一個內海、兩個海灣、多座城市甚至半個中國」。去年初,被譽為「中國蘇伊士」的膠萊大運河提案浮出水面,引起世人關注。構建膠萊運河能否讓瀕臨「死海」威脅的渤海重煥生機?千億元的投資可行性幾許?一時間爭論紛紛。

 2006年1月7日,一份名為《關於加快推進「中國蘇伊士」項目預研的提案》被呈報給山東省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並作為山東省政協重點提案審議。該提案指出:開鑿一條人工海河,貫通膠州灣和萊州灣,形成渤、黃海大環流,從而增強兩灣水體交換,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同時該運河形成一條貫穿黃渤海的航運通道,成為「中國的蘇伊士」,以促進沿人工海河區域經濟發展。

污染嚴重 渤海將變死海

 方案一經媒體曝光,舉世矚目。時隔一年多,方案的提出者——著名海洋學者、山東省海洋漁業廳副廳長王詩成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仍難掩激動。談起最初產生此構想的原因,他慨歎是海洋污染的日趨嚴重。「中國海洋檢測專家已經發出警告:渤海的環境污染到了臨界點,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遏止污染,十年後,渤海將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單靠其與外界水體交換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二百年!」據王詩成調研,位於渤海的萊州灣由於水深較淺,水動力弱,自淨能力差,尤其灣內陸源排污日益嚴重,灣內局部海域已呈「荒漠化」;海岸系統日趨不穩定,岸段侵蝕嚴重,海水倒灌,土地鹽漬化加劇,濕地生態系統退化。而位於黃海的膠州灣也由於半封閉的灣體形狀以及陸源排污嚴重,同樣存在生態退化、生物減少等種種問題,其潮間帶底棲生物已經由60年代的120多種下降到20種。

兩套方案 連接兩大海灣

 「為什麼國家對渤海治污越來越重視,渤海污染反而越來越嚴重?」王詩成說,主要兩個原因:一是渤海治污難度大,二是即使達標排放,由於渤海是半封閉海灣,水體交換太差,全部交換一次需要30年。因此他提出改變傳統思路:開鑿海河,貫通兩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此可實現渤海、黃海水體交換,再現山東黃金海岸的碧海藍灣。

 其實早在2004年4月,王詩成就在呈報給山東省委的一份內參特刊上撰文描述了他的構想:從萊州灣至膠州灣開通一條寬200米、深l0米的人工海河,可雙向並行4艘船航行,投資約1,000億元人民幣,有兩套方案將兩大海灣連接起來。方案一:兩灣直線開通,形成長110多千米的人工海河。方案二:利用發源青島匯入萊州灣的膠萊河,將其拓寬拓深,形成一個曲線距離約130千米的人工海河。設想中的運河寬200米,深10米,可雙向並行4艘船。「方案一距離短,海水交換阻力小,但佔用土地多;方案二距離長,施工量少節約土地,但海水交換效果比方案一差一些。」

 方案一出,立即在國內海洋學界引起強烈反響。提議得到90歲高齡的侯國本院士以及劉瑞玉、丁德文、趙法箴等院士鼎力支持。在談到提案的最新進展時,王詩成透露:「全國政協已將此方案轉回山東省政府研究,由於這一工程涉及到不止一個省市、部委,省政府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而項目一旦開工,千億元投資可能由國家開發銀行負責。據透露,近期有9名院士專門就此事致信溫家寶總理和曾培炎副總理,希望引起中央高層重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