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東莞毛紡港企再陷困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09]
放大圖片

 ■據資料顯示,東莞的紡織港企缺工平均逾兩成。圖為港商投資於東莞的紡織廠內景。本報記者胡明 攝

 珠三角港企正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在經歷過勞工荒、水荒、電荒「三座大山」後,現在卻又面臨著「機械荒」。有港企為解決勞工不足、「以機代人」和技術升級的「一石二鳥」計劃,卻因進口電腦織機買斷貨,部分電腦織機訂單更是要到明年才能到貨,導致部分港企不敢再接大訂單,一些港企更是流失了三成的訂單生意,令他們困惑不已。

 業內人士稱,港企平均缺工都在兩成以上。東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日暉稱,面對勞工緊缺而出現「以機代人」,造成進口機械供應緊缺的新問題。

 目前,協會正在討論相關對策,他建議港企改購買國產電腦織機以解「燃眉之急」。不過,就「以機代人」現象,也有專家提醒,此時更要防盲目擴張,「港企不應盲目樂觀,大量添置機械。」

部分港企失三成訂單

 「同去年相比,我們接的訂單比去年增加了兩成,但是勞動力卻減少了兩成。」大朗鎮一針織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生說,原本需要80多人的生產線現在卻不到50人,而一些縫合等部門因為招不到工人而不得不停開。東莞大朗鎮副書記林熙仿也坦言,如今「勞工荒」還是愈演愈烈,只是演變成「機械荒」了。

 「從2000年到現在,整個大朗鎮累計先進的電腦織機才2,000多台,但是今年毛織企業的採購訂單就有1,000多台,現在所有的進口機器已經斷貨了。」林熙仿說,許多港企通過政府登記採購進口機械設備,有港企甚至一次性採購60台的訂單,「以前是我們的經銷商上門求企業購買,但現在卻顛倒過來了。」

 周生說,自己已經有20台德國進口電腦織機,一台織機可以代替15個至25個工人。但由於今年香港貿易公司下的訂單增多,想再添置幾台進口織機擴大生產規模。

港商未敢接過多訂單

 周生無奈地說,如果機器不到位,現有生產規模很難滿足大訂單需求,「我暫時是不太敢接過多訂單了。」而大朗鎮的另一家中型港資電腦繡花廠的負責人許小姐稱,由於操作機器的人都不足,企業更是流失了三成左右的訂單。

 潘日暉秘書長說,目前港企都使用境外機械,如瑞士斯坦格電腦織機、德國斯托爾電腦織機、日本島精電腦織機等,「但這些設備成本也高,在時下港企業完全可以求次,選擇國產電腦織機。」他稱,如此以來,一方面可以解決織機缺口,而同時也可以降低企業的採購成本,一舉多得。

政府推措施協助轉型

 對於許多港企面臨缺工的新問題,林熙仿表示,政府將對港企進口機械設備進行記備案,按照相關政策給予免稅或退稅;同時,大朗鎮還將重點建設毛紡織產品研發中心以及技術創新等六大公共平台,為港企升級轉型提供支撐,使港企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區域集散中心轉變,以降低成本。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胡明東莞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