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馮國經:港服務業旺多30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19]
放大圖片

 ■馮國經看好經濟前景,更認為香港服務業還有30年興旺期。 本報記者潘達文 攝

 內地經濟近年發展迅速,經濟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的工業、物流航運以至資本市場發展等都與香港逐漸拉近距離,不少人擔心香港現有的優勢正逐漸被內地拉近和趕上。面對一片「邊緣化」的聲音,一直強調自己是「香港大好友」的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香港優勢、尤其是服務業優勢仍在,雖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很大發展,但內地二、三線城市的崛起和發展,將為香港提供巨大機會,足以令香港「旺多二、三十年」。

本報記者 陳曉曄、李永青

 馮國經說,香港回歸10年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增加,而內地經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從追求資金和增加「硬件」,轉向提高效率和提升軟件,一直扮演中國和外界中介角色的香港也在配合內地轉型,以金融、物流為代表產業首當其衝,但香港包括服務業和管理在內的「軟件」水平比內地高出一大截。他表示,內地許多地方的機場、展覽中心、電腦系統均達「世界級」,但運作起來卻與「世界級」有很大差距,其中差距就在包括管理在內的軟件。即將落成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邀請香港機場幫助運作和管理,確保奧運期間機場安全服務,就是很好的輸出「軟件」的例子(詳情見另稿)。

內地服務業成長空間大

 他表示,內地過去主要以投入(factor input)獲取經濟增長,過多依靠廉價土地、人工和不斷追加投資,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其他問題,目前單位產值的能耗竟數倍於日本等發達國家。政府已意識到這一問題,正通過「節能減排」和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積極扭轉這一局面,許多地區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金錢以外更講管理和效益。「可以斷定,未來內地將著重於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香港服務業產值佔GDP的九成,早已是成熟的服務業社會;而服務業在內地經濟中的比重只有40%,成長空間巨大,香港服務業的經驗和技能,可以協助內地提升水平。」

服務中西部能吃好幾代

 「北京上海等沿海地區發展很快,但整個國家的發展還會經歷一個過程(二、三線城市和其他地區,把香港的管理和服務等軟件帶去中西部地區,足夠港人吃好幾代」。

 馮國經強調,香港成功的關鍵在於吸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大流量」在此匯聚。「傳統上講長期競爭力,多數指資產的多少,資產固然是衡量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但資產多少並不代表賺錢多少,關鍵在於『流量』」。「『流量』產生財富,『流量』製造就業機會,『流量』令市民得益。」

轉向新興城市大勢所趨

 他指出,100多年來,香港的源頭一直在內地,具體又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但「水源」由京滬穗轉向二三線城市是大勢所趨。港人和商家要著眼泛珠三角甚至全國,而不應像以往一樣局限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香港要接駁許多『小水喉』,向北通達全國各地,向南溝通東南亞,將整個國家和東北亞駁去東南亞和印度。只有這樣,香港才是真正的樞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