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不慣味辣油膩 港生泡麵過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5]
放大圖片

 ■老師帶有鄉音的普通話和「舞龍」的草書,最令港生頭痛。 上海辦實習記者凌馨 攝

 儘管學習、生活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也不缺朋友和玩樂,但到內地深造的香港研究生仍要面臨諸多「考驗」,其中最嚴峻的便是語言與飲食。

 剛到內地讀書,港生首先碰到的肯定是「語言」這一關。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聽懂一些普通話,但講起來卻有些費力,有時還需廣東同學充當翻譯。幸好研究生課程以討論、交流為主,並不像本科課程那樣多由老師一個人在台上講授,在滬讀研的港生們多了許多練習機會,甚至有勤力港生還會報讀專業普通話班以進行「補課」。

不懂行草書 筆記添難度

 不過,老師的「板書」卻是文科類研究生躲不過的難題。因為內地用字與本港用字繁簡有別,即使港生讀書時可根據上下文猜度句意,在上課板書時卻遇到了困難,特別是老師們信手拈來的行書、狂草就讓學生們大叫「抓狂」。有些港生不得已攜帶相機到堂上攝下「板書」,下課後再逐字「翻譯」記下筆記,大家也會叫苦。

 至於「飲食」難關,港生常因口味不適應而終日以泡麵為生。由於港人普遍注重養生,不食辛酸不喜油膩,而內地很多地方做飯多是濃油赤醬,重鹹帶辣,讓初到的港生感到「無從落肚」。一位女生坦言,在內地生活已有一段時間,卻每周三天要靠泡麵過活。「周圍都是川菜館,我一點辣也不能吃,出去吃飯只能點到幾個菜」,不嗜零食的她到內地後狂吃餅乾、薯片等,體重卻一點也沒有增加。

遍尋不獲「正宗港食」

 即使外出「打牙骹」,也因吃不到正宗港食而感到無奈。即使標榜是香港廚師製造、賣價不菲的點心,郭珮錚也覺得「沒有那種味道」,幾乎每次都是失望而回,「大概是根據上海人的口味『改良』過了」。

 不過「老復旦」王超卻沒有這樣的煩惱。雖然同樣不愛吃辣,卻表示已能夠接受內地的辣味美食。上海的小籠湯包、生煎饅頭、鍋貼都是他的最愛,反而每次返港度假,「最失望就是吃不到涼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