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政府換屆,民生先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6]
放大圖片

章 雋

 香港政府第三屆官員任命的結果見報了。國務院根據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提名,任命了香港第三屆政府主要官員。分管香港行政、財政、司法的三司官員分別是政務司長唐英年,財政司長曾俊華,律政司長黃仁龍。三司轄下的各局局長也有新的安排。

 這幾天的新聞,好像全是和政府換屆有關:在英國那邊,執政十年的英國首相貝理雅也終於把唐寧街十號讓給了白高敦。台灣那邊,馬英九把國民黨素有人望的老將蕭萬長三顧茅廬請出山來,和他一起拍檔競選08年的領導人。

 對於現代社會的普通人來說,政府換屆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生活裡好的東西保持不變,把不好的東西丟掉。而這些取捨恰當與否,都取決於是否能聽到普通民眾的聲音,而不是來源於居高位者想當然的理念。所以報紙社論才說,「新班子宜放下精英心態,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廣開言路,團結不同階層。」

 政府換屆在中國人的社會總會帶來些希望的同時也帶來些擔憂,擔憂生活會不會因為政策改變而經受波折。這是傳統中國政治留下的陰影。

 西漢末年的王莽新政是歷史上很早的惡例。

 王莽生於公元前45年,原本是一個節儉勤奮、恭敬孝順、謙虛謹慎的人。他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后,所以他的家族是漢朝的「外戚」,也就是皇室的親戚,是當時除了皇室之外地位最高的貴族。因為這個原因,王莽升遷很快,三十來歲已是掌握大權的重臣。公元前8年,成帝升王莽為大司馬,這時的王莽不足四十歲。漢平帝時,王莽當上了權力相當於攝政王的「安漢公」。大權在握的王莽變了個人,以前的謹慎和溫厚全沒了,非常殘暴地消滅異己,而且有了篡位之心。公元8年,王莽終於宣佈取代漢,改國號為「新」。

 改朝換代,如果能讓普通百姓生活得更好,其實在歷史上不會留下罵名。但王莽篡位後卻把原本平穩的生活攪亂了。他自己是個死讀書的人,非常盲目地崇拜書上所宣揚的春秋戰國以前的社會。社會因為不斷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上古的制度已經不符合人們的生活現實了,秦國制定了切合實際的政策,所以才會強大到統一中國。西漢取代了秦以後,去除了秦朝制度中的殘暴因素,保留了合理的部分,所以保持了兩百多年的國力繁榮。但王莽不切實際地要把整個國家推回到書上說的上古時代,麻煩了。

 他先改了官制,參照上古官制與漢朝官制,制定了新的官制。中央設置了四輔、四將、三公、九卿和六監。地方上則將全國分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設州牧,郡的長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為卒正、連率和大尹。縣則設縣宰。

 同時,他參照夏商周的井田制,頒布「王田令」,即將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同時禁止土地的買賣。

 王莽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響國家勞動力的減少,還頒布了「私屬令」,將奴婢改稱為「私屬」,禁止買賣,違令者流放。

 王莽頒布了「五均」、「賒貸」以及「六管」。所謂的「五均」,就是由國家來管理工商業和物價。而「賒貸」就是由官府在百姓遇到諸如喪事、祭祀和經營工商業無錢時,向百姓發放貸款,但利息相對要少一些,工商貸款利息每年百分之十,而喪葬和祭祀貸款則不收利息。國家還將鹽、鐵、酒收回專賣,國家壟斷鑄錢,國家管理山林水澤,並收山澤稅。這一共是五項,加上國家負責的「五均」、「賒貸」,就稱為「六管」。

 看得出,王莽的理想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復古,二是均富。均富就是遏止土地和財產兼併。其實這些政策聽起來很不錯,是為大多數人考慮。但國家的財政千絲萬縷,解決的方法是根據實際情況來修訂出新的對策,按照理想一下子全盤推倒重建,雖然削弱了既得利益者,但也對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了衝擊。國家政策劇烈改變,後者受到的衝擊往往比前者更大。所以,貴族和百姓同時發難,很快就把王莽和他的政府一起幹掉。

 另一個例子是北宋的黨爭。

 北宋黨爭又稱為新舊黨爭,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變法。他認為北宋國力不振,常常被週邊的國家欺負,是因為國家軍事政策太消極,而且政府冗員過多,所以在這兩方面採取了強力的改革。但改革措施有不切實際的地方,結果人民還沒見到好處,就先承受了壞處。所以北宋中央政府圍繞新政的執行引發了一場觀點不同的爭論,觀點之爭演變成了派系鬥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新政雖切中時弊,然朝中守舊大臣極力反對,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人。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黨爭仍無止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后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支持變法者被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之為「元祐黨人」。政府在人事任用上完全是立場先行,新黨執政則排斥舊黨,舊黨執政則把新黨趕出朝廷。國家政策變成對人不對事,黨爭陷入泥沼,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多不好的回憶,給國家帶來這麼多完全不必要的動盪,令人遺憾。所以我們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民主體制,客觀理性地看待執政團隊和政策,一切都以社會和普通人的普遍利益為考量。這是一個成熟的現代民主社會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