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增加醫護人手 應付社區需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8]

李國英 立法會議員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而醫療系統的發展也由以往以住院治療為主,趨向以基層醫療護理為主的發展,因此護士的職責由以往普通人理解為醫生的好幫手,發展今日在醫療護理各環節,尤其是基層護理工作上一個極重要的專業角色。全球各地對護理人員的需求都十分大,只要看看不少國家審批移民申請時,對任職的護士有優先的考慮就可知。在香港近年公私營醫療、安老及復康機構,對護理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護理人員人手短缺就是目前所有護理行業所要面對的一大困境。

人手短缺 流失嚴重

 大家都知道,公立醫院護理人員人手短缺並不是今日才出現,現時醫管局並沒有制訂一個固定的護理人員與病人的比例,只根據病床使用率作人手規劃。雖然如何計算以及用邊種方式計算合適人手比例仍然可以討論,不過以往醫務衛生發展諮詢委員會曾提倡護理人員比例為1比5,但現時按照護士團體的調查,早午更的護理人員與病人比例已達1比10以上,夜更人手比例更高達1比20,甚至1比30。不過,這些數字都是來自公營的醫護機構,但在私營,甚至一些非牟利團體所經營的醫護機構,情況更不可想像。

 如果我們再看看近年的護士流失量,04/05年有635人、05/06年有400人、上年度至2月止也有572人,流失率約百分之三左右。雖然醫管局護理人員總數據當局講是維持在19200人左右,但從職級的分類,我們看到近兩年是多了基層護士職級人員流失,前年有341人,而上年度已增至507人,同時常額的聘任又減少,令前線護士員工感到工作壓力大,但更大的問題是薪金與辛勞不成比例,再加上晉升機會減少,以及護士訓練走向學位化,畢業生大多傾向參與管理層的工作,令到前線工作人員長期不足,這些都令前線護理人員士氣低迷,再出現私營醫療的挖角潮,令不少有年資、有經驗的前線護士過檔,對公營醫療服務質素肯定有所影響。

改善前線護理員工薪酬待遇

 整個護士人手規劃明顯是跟不上需求,自2000年開始,醫管局關閉所有醫院內的護士學校,改以三所大學提供學位課程培訓新一代護士,從提高受訓護士的專業水平來看,這是正確的方向,但如我以前所述,走向管理層的多於留在前線工作,同時,政府卻忽略了以往由護士學校訓練出來的護士可多達一千人以上,但自全面學位化後,受訓名額卻大幅減至最低數百人,不止難以填補護士的自然流失,更跟不上公私營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最近不少私營醫療機構已與院校合作開辦登記護士課程,可見現時培訓與需求已失去了一個平衡。政府當務之急必須正視醫護人手短缺問題,制訂一個社會接受的人手比例,再增加課程的培訓名額,長遠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短期方面,醫管局必須改善前線護理員工的薪酬待遇,設法挽留現職護士;同時,在不影響護士的專業工作範疇上,研究在工作的流程上加強對護士的協助,減輕她們非護理專業的工作。

著眼社區基層護理服務需求

 民建聯認為政府在規劃護士人手方面,不能只看醫院層面的人手,更加要著眼社區基層護理服務的需求。現時香港有不少市民患有長期病,我們都明白政府有意將這群人士的護理工作放在社區,而非放在住院治療。在這方面,社區護士的需求將十分龐大,而且隨著人口老化,安老設施對護理人員的需求也日漸增加。近期發生多宗涉及安老院舍派錯藥的事件,社會大眾都希望能提升院舍內的藥物管理系統,聘用更多專業的護士。在這些背景下,如果政府在規劃護理人手上跟不上,根本就做不到市民心目中所想的社區護理目標。

 在短期未有效解決護士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除了要求各安老院的保健員持續進修,提高護理及藥物管理的知識外,政府可考慮增設一些外展服務隊,包括護士、藥劑師等專業人士協助安老院舍的員工搞好長者護理工作及系統。長遠而言,政府在社區當中應設立護士診所,作為照顧穩定病情的長期病患者、弱勢長者及協助老人院舍進行護理工作,進一步避免這些人士不必要入住的問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