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年 川港攜手前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稿件採寫:成然

 不經意間,3650個日日夜夜已從香江邊、岷江畔劃過。1997年—2007年,這十年,相取所長,親密合作,四川和香港攜手前行。

 一齣齣精彩的經貿大戲不斷演繹。香港的繼續繁榮,四川的飛速發展,留下無數歷史記憶。

 「港商要進來,川商要出去」。以後的無數個十年,四川、香港仍會繼續攜手前行。

川港經貿合作漸入佳境

 6月21日,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貿辦舉行「香港專業服務研討會」,來自香港專業聯盟、規劃師學會、建築師學會的代表專赴成都「傳經送寶」。第二天舉行的「立足香港,邁向國際」內地企業利用香港進軍國際市場研討會,香港政府、企業專家更是支招助川企闖「三關」。

 而在十幾天前,長虹機頂盒順利通過測試,成為內地首家供應香港市場數字高清地面波電視機頂盒和高清一體機的廠家。中旬,四川新華文軒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又一家四川企業亮相香港證券市場……

 其實,這只是川港經貿交流合作眾多例子中的最新鏡頭。10年間,四川、香港,從貿易、製造業到服務業,合作從多元走向更加多元,從深入走向更加深入。

 數據最有說服力。1997年,四川對港貿易總額僅2.1億美元,2006年達8.92億美元,十年間增長3.2倍。今年1—4月,香港在四川新投資逾4億美元。截至目前,投資項目累計約3500個,合同金額達64億美元,佔四川合同利用外資總額的36%。香港,成為四川最大的外來投資者。

 這組數據,也印證了剛剛獲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6月21日在成都舉行的慶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日」上的講話:「CEPA帶來了雙贏!」

「CEPA」 加速川港貿易

 2004年1月1日,是川港貿易的分水嶺。隨著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實施,港資企業開始大舉揮師四川,2007年在CEPA新一輪開放措施下,川企也開始尋找新的出川制高點。

 2004年2月17日,成都新迪景貿易有限公司的213件紀梵希男士純棉襯衣,成為CEPA實施後,首批以「零關稅」進入四川的港產品。同年12月,西部最早的「CEPA商城」亮相成都,引進香港品牌30多個。與此同時,港資銀行、會展、娛樂、建築紛紛搶灘四川市場。2004—2006年,四川對港貿易以年均50%的速度遞增。

 這期間,川港每月都要互通信息。香港貿發局每年免費組織民營企業培訓班,讓川企赴港考察。CEPA三年,四川批准設立的香港在川投資企業391家,投資額年均增長64.08%。

 港企大舉入川,一些川企也在謀劃如何扎根香港,把觸角延伸到海內外,最終形成國際性賣場。

政府企業助推兩地經貿新跨越

 從1992年末,香港洪氏家族企業落子冠城廣場,1998年,亞洲首富李嘉誠佈局四川的天府麗都喜來登飯店開業,今年港資銀行東亞銀行成都分行入川,畢馬威成都設點,再到今年6月21日,成都「香港日」,隨唐英年司長而來尋找商機的大批港商,港企入川的腳步越來越急。

 川企進軍香港的步伐也在加快。繼2003年,成渝高速、東方電機、普天電纜、四川電信上市香港後,不久前,2001年就在香港開設分店大獲成功的譚魚頭也傳遞出了希望上市的信息。

 企業入川腳步越急,政府也忙碌不停。

 2001年5月,280餘名香港行業巨頭在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帶領下,參加在成都舉行的「2001年中國西部經濟貿易洽談會暨香港優勢博覽會」。此間,和記黃埔、新鴻基、嘉里、中遠、永新、李錦記等在內的25家香港大企業總裁和董事級人士,與48家川企和85位代表舉行了圓桌洽談會。

 2003年11月,在香港盛大開幕的「四川——香港合作發展周」會場上,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彤、恆基兆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嘉里集團董事長郭鶴年等知名人士親臨四川展場。

 川港合作亮起一盞彩燈—簽約104個項目,引進資金17.33億美元,簽訂貿易合同7.3億美元。合作周後,港資急進四川,川港貿易加速。當年,川港兩地貿易額達3.12億美元,其中四川對香港的出口額為2.9億美元,居四川出口國家和地區的第二位。

 「四川是香港的重要合作夥伴。2001年我率領代表團訪川至今,雙方在房產、製造等多領域都有明顯的合作成果。」2005年,曾蔭權再次造訪四川時如是說。

 在這同時,2005年,西部省區市中第一個以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港澳處」,在四川省港澳辦應運而生。四川先後在香港、深圳和廣州設有辦事處,也經常有港商通過辦事處向四川推薦自己的貿易投資項目。

  而香港也在搭建兩地交流合作的長期平台。2006年2月,香港旅遊發展局成都辦事處成立。2007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在內地設立的第四個辦事處———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揭牌。之前,香港貿發局也設立了成都辦事處。

 正式掛牌的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弦一直繃得很緊,為港企「走進來」,川企「走出去」搭橋、服務。

建充滿活力、繁榮富裕、文明和諧、山川秀美的四川

——四川描繪未來五年發展目標

 夏日四川,陽光明媚。

 「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踏踏的腳步聲中,真幹、實幹的四川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

 2006年,四川又實現了「十一五」開局年的開門紅。「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7.5%,經濟質量不斷提高。「十五」計劃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開局良好」。成績斐然。

 展望未來五年,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四川省委、省政府在中共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的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令人振奮。

 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求實、創新。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的主題,突出「奔富裕、求發展、促和諧、樹新風」四項任務,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快富民強省、全面小康進程,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繁榮富裕、文明和諧、山川秀美的四川。

 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腳步堅實。

 —力爭一年有新進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階。「一年有新進展」,就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省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有新的提升,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增加1個百分點。「三年有新突破」,就是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經濟目標。「五年上新台階」,就是實現全省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水平明顯提升,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紮實工作,為實現富民強省全面小康而努力奮鬥!」杜青林書記已向全川人民發出了進發的號召。

十年攜手成就斐然

四川對港貿易

基本定位:重要夥伴。

數  據:1997年,我省對港貿易總額僅2.1億美元。2006年,達8.92億美元,比1997年增長了3.2倍,年均增長17.43%。

對港貿易企業:

 2006年,全省對港貿易企業679家,比CEPA實施前的2003年淨增245家。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為第一大出口企業,出口2.61億美元。廣安騰擴發製品公司為第一大進口企業,進口840萬美元。

 對港出口主要商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酒類、豬肉、服裝等。

香港在川投資

基本定位:最大的外資來源地。

 數  據:截至2006年底,累計引進港資項目3469個,佔外資項目的44.4%。世界500強企業和記黃埔、華潤集團、新世界集團、長江實業、嘉裡集團、華潤集團、中銀集團等企業紛紛進入四川。東亞銀行、匯豐銀行也相繼在川開設分行。

 最大變化:投資走向由製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轉變。

未來領域四大空間

產業分工合作

 結合香港地區實際需要,在川興建加工製造業基地、農產品基地和勞務輸出基地,主動承接香港地區的產業轉移,逐步從產業間的分工合作走向產業內的分工合作,從生產流程外的分工合作進入生產流程內的分工合作。

第三產業的引進和合作

 積極從香港地區引入金融、物流、會計、法律、投資諮詢等現代服務業來川設立分支機構和辦事處,引進現代服務業高級人才,開拓引資新領域,壯大我省第三產業。特別是加強旅遊合作,互為旅遊目的地、國內外旅遊中轉地。

科技、信息、人才交流與合作

 組織高科技產業、產品、技術的互相延伸、擴展;建立跨區域的高新技術名牌孵化平台,合作提供風險投資和人才交流。勞務合作將香港地區作為我省勞動力輸出的重要基地。

高層互訪

 加強與港澳等泛珠三角區域各方的高層互訪和聯繫,不斷創建交流平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