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未來之星傳媒班學員滿載而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6]
放大圖片

 ■來自港大、中大、城大、浸大、仁大(樹仁)及珠海學院的87名傳媒專業學生,參加「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學習。圖為未來之星們登上長城做好漢。 本報北京傳真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羅洪嘯

 由香港《文匯報》、中國傳媒大學承辦,國務院教育部和香港中聯辦支持的「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圓滿結束。來自港大、中大、城大、浸大、仁大(樹仁)及珠海學院的87名傳媒專業學生,在短短8天中,透過主題講座和參觀活動,加深了對內地媒體的了解,增進了對祖國國情的認識,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可謂滿載而歸。

「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於上月17至24日在北京舉行,國情班最大的特色就是學員全部是香港未來傳媒工作者。為加深香港未來傳媒業生力軍對國家的了解,主辦方在課程安排上頗費心思,授課地點選擇在培養中國傳媒人的中國傳媒大學,讓同學在京學習期間近距離接觸內地傳媒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課程安排上既有關於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內地經濟現狀及發展、內地的改革開放及社會問題、「十一五」規劃解讀及三農問題的內容,亦有關於內地傳媒發展概況改革等傳媒專業類講座。

教授辛辣批時弊 學員驚訝

 學員們亦有幸參觀了外交部、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國家部委及中央級媒體,實地了解國家的新聞發佈及內地傳媒業的運作情況。

 中大新聞系三年級周臻樞表示,8天的6個課程,不僅令學員加深對國情的了解,也使大家對中國近代的政治及經濟發展有了初步的掌握。

 他說課程中提到的三農問題和「十一五」規劃等內容,皆是學員投身傳媒行業前,必須要熟讀理解的課題,「最令我們感驚訝的是,講課的教授並非如我想像般只報喜不報憂,光向學員灌輸內地改革開放發展迅速的一面;反之,部分講者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目前亟待處理改善的各種問題,其用詞之辛辣、語調之激進,與香港學者相較亦毫不遜色」。

 講座不僅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就連帶隊的導師也被講座內容吸引。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宋淑慧表示,王振民教授在解釋「一國兩制」時講解非常淺白,令同學很容易吸收。如他所說,俄羅斯人很羨慕中國有香港,令中國人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毫不陌生;同時,新加坡人也很羨慕香港人,因為有偉大的祖國做後盾。他一語道破「兩制」對內地與香港都是雙贏的。

王振民釋「雙贏」 淺白易懂

 在學習的間隙中,同學們還遊覽了故宮、八達嶺長城、王府井夜市,近距離體驗北京的風土人情。最讓學員難忘的莫過於參觀軍營和觀升旗,很多學員表示,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解放軍英姿颯爽的樣子,今次能夠近距離的觀看各種軍事表演,感受來自軍營解放軍們威武的氣質,感覺非常榮幸。

自豪說聲「我是中國人」

 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四年級學生劉偉信坦言,在97年香港回歸時自己會有點不知所措,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很矛盾。知道自己的國籍是中國,但有時會強調自己是香港人。通過十年來對國家不斷加深認知,特別是通過這8天的上課、參觀、政府拜訪,對自己中國身份的認同與日俱增,「現在說出自己是中國人會有一絲驕傲的感覺」。

 同時,此行也消除了他對內地傳媒業的誤解。劉偉信說,以前認為內地的傳媒一向都是「批鬥的工具」,是政府的喉舌,傳媒不能發揮監督政府的作用。

 在此行的參觀訪問中,認識到改革開放後,內地的媒體也多了很多批評的聲音,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他相信內地的傳媒在這個大方向下將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