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物流業揮別光輝歲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6]
放大圖片

 ■昔日雄霸一方的香港物流業,如今可謂腹背受敵,同時受到星洲及內地的挑戰。圖為香港葵涌貨櫃碼頭。

 ■本報記者陳曉曄、李永青

 香港因港得名,更因港而興盛。這裡有全球最繁忙、最高效的海港和空港,而與海空良港唇齒相依的貿易及物流業,更是本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龐大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帶旺了海陸空各港口,令香港成為世界最大貨運機場、第二大貨櫃港和第五大船舶註冊地,更成為舉世知名的物流、信息、金融、航運中心。不過比起金融業的當紅和旅遊業的吃香,提起回歸10年的香港物流業,由貨櫃車司機謝浪到長和系主席李嘉誠,都表示不無遺憾,昔日雄霸一方的港口物流業,到了今天似乎已成了「夕陽行業」。當中的原因,既簡單,又複雜。

 回歸10年來,香港既有穩居世界貨櫃吞吐量No.1的風光,亦有被新加坡超越,甚至被上海、深圳迎頭趕上的尷尬與失落。從人造衛星上向下看,珠江口東岸的貨櫃碼頭船來船往、貨如輪轉,2006年媽灣、赤灣、蛇口、葵青、鹽田五大港區共處理貨櫃4,201萬標箱(TEU),獨步全球。其中香港佔了2,354萬TEU,深圳為1,847萬TEU。2007年幾乎已經注定成為本港貨櫃碼頭業的轉折年,因為今年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將被上海超越。不但如此,再過幾年,香港處理貨櫃數量也將被深圳爬頭。

低價搶客 貨源流向滬深

 貨櫃碼頭商會主席李耀光一直關注本港碼頭的競爭力,他指出,多年來,香港的自由港地位、法治、保險、金融、航海專業人才匯聚等絕對優勢,抵消了人工、路上托運、碼頭處理等成本高企帶來的劣勢,大量貴重和高附加值物品依然選擇從香港裝船,運往歐美各大港口,但目前這一切正隨著本港碼頭營運商北上——一併帶走香港碼頭經營管理的經驗和人才,再加上內地低成本的絕對優勢,令本港與直接對手深圳港相較,出現了此消彼長,本港貨櫃吞吐量佔華南港口吞吐總量的比例不斷下降。

 深圳港貨櫃處理量於1997年首次突破100萬TEU(114.7萬TEU),還不到香港當年1,438.6萬TEU的零頭。3年後即01年,深圳港首度打入全球貨櫃港十大排名,以504.3萬TEU位列第八,其後每年以高雙位數增長,進佔至目前世界第四位,其02年吞吐量761.4萬TEU,按年增50%、03年1,065萬TEU(增39.87%)、04年1,362.6萬TEU(增27.94%)、05年1,615.9萬TEU(增18.58%)、06年1,847萬TEU(增14.3%)。香港同期的增長率分別為7.39%(02年)、6.8%(03年)、7.5%(04年)、2.8%(05年)及4.1%(06年)。06年,香港貨櫃吞吐量2,354萬TEU,僅比深圳多500萬TEU。

「救亡」建議 幾乎無一實施

  最先覺察到深圳悄然崛起的是本港業界。1999年——香港貨櫃吞吐量首次被新加坡超越的翌年,香港貨櫃碼頭商會(HKCTOA)成立,其成員包括國際貨櫃碼頭(HIT)、現代貨箱(Modern Terminals)、中遠—國際貨櫃碼頭(COSCO-HIT)和杜拜國際碼頭(DPworld)(亞洲貨櫃碼頭ACT於05年加入)。李耀光指出,商會代表葵青碼頭營運商的整體利益,理事由各成員的總經理組成,想盡一切辦法令本港的碼頭更具競爭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貨源,碼頭商才有生意做。

 業界先後提出包括「增加貨櫃堆場」、「降低碼頭處理費」、「輸入內地貨櫃車司機」等建議,由於種種原因,幾乎全部都未能實施。「人往高處走,貨向低處流」,就像一個自然規律。2003年10月,深圳的貨櫃吞吐量歷史性地超越葵青碼頭,在本港引起一陣轟動。據物流業界統計,東莞運往美西的同樣一個40呎貨櫃,由深圳鹽田港付運要比經香港出口節省300餘美元。在巨大的成本差異下,貨櫃以更大的速度流向深圳港。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04年聘請顧問公司調查撰寫的《香港港口規劃總綱2020研究》就明確指出:「香港與深圳港口服務質素上的差異日益縮小,兩地的港口的服務都能夠達到客戶的基本要求,使選用港口的決定,越來越易受價格左右。」。深圳的低成本香港無法望其項背,而隨著製造業中心北移,深圳港離貨源更近,香港的劣勢更加凸顯。香港,正揮別物流業昔日的光輝歲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