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守護供港水 沿線大犧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8]
放大圖片

 ■因為關閉了大批污染工業,新豐縣的生態保持得非常好。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趙鵬飛、劉揚、余文蓮

 巍巍東江,700萬港人的生命之源。

 過去十年,廣東省為了保護東深供水先後出台了十條規定,一個省為了一條河出台十條規定,翻遍整個中國的水利史也是極為罕見的。

 為了保護好東深供水的重要水源,廣東新豐縣的20餘萬民眾看著周圍地區十年間高速發展,卻一直堅守著清貧,默默地做著不為人知的犧牲。

 也是在過去十年,在地價飛漲寸土寸金的深圳、東莞等地,供港水管所經之地仍然任由雜草叢生,不作開發。

 在粵北崇山峻嶺中,新豐江沿著一座名叫雲髻山的山脈而下,匯入河源的萬綠湖,作為東江最大的一支幹流,它的水量約佔東江水的43%。

 「香港人喝的三杯水中,有一杯就是我們新豐江的水」。在當地採訪的時候,聽說是香港來的記者,新豐人都會自豪地跟記者說起這樣一句話。不過,這句話的後半段所包含的苦澀也讓人甚為動容——「可惜,大部分香港人都不知道,新豐人為這一江水所付出的犧牲。」

關閉污染廠 政府痛失財源

 對於這條新豐江,和很多新豐人一樣,已經快要退休的陳參洪,也有著很複雜的心情。1996年的時候,作為新豐縣最大的造紙廠,因為效益好,作為廠長,陳參洪的月薪甚至超過了兩千元,而當時這個粵北小縣城的平均工資才400多元。就是這間被廣東省連續幾年評為「全省納稅先進單位」,也為縣財政帶來巨大收益的造紙廠,因距離新豐江不到2公里,每天至少排放6,000噸工業污水而在1997年前夕被迫關閉。

 這一年,是陳參洪人生的冰點,也是工廠180名工人人生的轉折點。

父母雙失業 小康重歸貧困

 李技才夫婦也是因為造紙廠的關閉而不得不雙雙失業,一時之間,全家生計陷入窘景。捉襟見肘的生活,遂成為慣常。當記者推開李技才家的木板門,正是全國高考的時節,他的兒子卻獨自賦閒在家。父親上山打柴去了,母親則挑著擔子去街上賣菜。這個少年告訴記者,去年高考他曾被一個專科學校錄取,但沒有錢去讀,繼續復讀,還是沒有錢,只好回到不用花費多少錢的家裡呆著。

 「我很想到廣州、東莞去打工,可是家裡連路費也拿不出。」沉重的生活壓力,讓這個少年的眼裡流露出更多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沉重和黯然。

 記者注意到,李家低矮的泥磚房年久失修,斑駁破敗。屋子裡陰暗潮濕,所有的陳設也都透露出一種因陋就簡的蕭索。而在當年就分別月入過千的李氏夫妻,一度曾是當地的高收入群體,但現在只能靠領取兩三百塊的低保過活。

 其實,李氏夫妻只是在這場變故中遭遇艱辛的很多人中的一對。為了保證新豐江下游東莞、深圳、香港等城市的2,000多萬人喝上乾淨的水,年財政收入僅有3,000多萬元的新豐縣,陸續關停了3座煤礦、3座鐵礦和9家瓷土開採企業,造成大量工人下崗,直接經濟損失每年近億元。

保護東江水 十年頒十法規

 為確保供港水質安全,廣東省曾先後制定10多部地方法律和文件保護東江水。其中,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共出台7個,包括《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東深供水工程管理辦法》、《東深供水工程水質保護規定》等。其立法力度之大,在中國水系保護中十分罕見。廣東省部署東江上游的惠州、河源兩市封山造林,實行水源生態涵養。供水沿線地區禁止發展有污染產業,撤除已建成的旅遊項目,省財政為此補償當地9千萬元。

 禽畜養殖場是排污大戶,一頭豬的排污量相當於20個人的排污量總和。據介紹,目前東深供水沿線有不少專業養豬場,存欄豬8萬餘頭,還有大量零散的個體養殖戶。在深圳、東莞兩市環保部門的監督下,已控制了8個大型豬場的養殖規模,逐步完善了污水治理設施。對零散的個體養殖戶,沿線政府多年來採取了幾十次強行清拆行動。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以來,共清拆養殖場100多個,清走生豬3萬多頭,清拆雞場、鴨場18個,處理活雞活鴨2萬多隻。每年清理沿線納污口垃圾和水面漂浮物2萬噸左右。

 此外,東莞供水局還開展了深圳水庫庫尾種植紅樹林、放養鳳尾蓮等試驗。

 歷經東深工程40年,78歲的老總工程師湯德竣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看到從香港過來深圳的同胞,帶來的不是什麼家電,而是一包一包的衣物,到深圳水庫洗。港九地區的水荒引起了中央的極大關注,周總理撥專款修建從東莞經深圳至香港的調水工程。幾十年來,東深供水工程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擴建,耗資20億元。對香港年供水量也由最早的6,00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逾10億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