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國經(右)認為,內地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對香港經濟有重大影響。旁為林天福。本報記者張偉民 攝
本報記者:李永青
去年內地收緊加工貿易政策,一度引起港資加工廠恐慌。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專責小組昨發表的報告估計,若內地大幅擴大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或全面取消加工貿易之稅務優惠,最壞的情況,將有1.45萬家港企受嚴重影響,包括:1萬家港企可能停產或收縮、250萬內地工人及7萬港人生計受影響。委員會主席馮國經認為,有關政策雖對港企構成一定壓力,但亦迫使港企積極升級轉型,開拓內銷市場。小組召集人林天福則相信,港商可透過升級轉型來紓緩影響,料對香港出口影響輕微。
馮國經昨指出,雖然本港製造業已北移珠三角,但製造業及進出口佔本港GDP約37%,每年經濟貢獻高達5040億元,創造約115萬個職位,對本港經濟貢獻良好。所以,內地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對香港經濟有重大影響。但他認為,內地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對港企會構成一定壓力,但這亦促使港企積極面對升級轉型,及考慮開拓內銷市場。
林天福:料建准入機制
林天福亦表示,近年內地貿易順差大幅上升,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製造業對環境的污染日漸嚴重,促使內地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內地調整加工貿易的措施,主要為增加加工貿易禁止目錄的數目,及取消或降低部分產品之出口退稅。兩項措施令港商無法進口所需原料及成本上升,對於在珠三角從事加工貿易的逾4.5萬家港企,造成很大的衝擊。
至於未來政策,相信內地部門將對控制資源性、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兩高一資),和促進加工貿易升級轉型,而中央五部委已有共識,將進一步調整加工貿易的產品分類管理,並建立加工貿易准入機制。
冀訂轉型三資企業指引
面對種種挑戰,林天福強調,不少港商有意進行升級轉型或將生產遷移,但卻涉及大量資金,故希望中央政府能制定明確清晰的加工貿易政策,以便港商計算支出及回報。同時,他希望內地在調整重大政策前,多作諮詢和溝通,並給予一定時限的過渡期,讓廠家有足夠時間作調整。
林天福又指出,在珠三角從事加工貿易的港企逾4.5萬家,當中不少有意轉為三資企業,以發展內銷及一般貿易,故希望中央政府能統籌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制訂及公布轉為三資企業的指引。
同時,來料加工企業轉為三資企業時,在設備、生產料件解除海關監管、補稅、關閉原來加工廠時的工人處置,及辦理新成立三資企業台帳管理時的出口業績等問題上,應考慮給予簡易及特別寬鬆的安排,讓加工企業可在一年內,在免補交稅項下,以原地、原廠、原工人下,轉為三資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