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黑膠唱片復興 港人日進斗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15]
放大圖片

文/圖: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敖敏輝

 一度被本港用作填海的黑膠唱片(LP),最近卻在廣州大有「千金難求」之勢。為了求得一張熱銷的黑膠唱片,職業炒家不惜在香港黑膠市場蹲點數周,然後在廣州以數千甚至上萬元價格拋售。隨著CD、MP3的普及,港人在上世紀90年代大量處理掉的黑膠唱片逐漸兜入廣州樂迷私藏,由於市場潛力大,97之後,更有不少港人北上將黑膠生意做到廣州人的家門口,並帶動黑膠機、唱頭、唱針、唱臂市場的興起。業內人士粗略估算,十年間粵港黑膠及附帶市場的交易總量已達數億元。從填海垃圾到收藏珍品,黑膠也唱出了「腐朽化神奇」之歌。

 廣州新陶街一帶是內地最集中的二手黑膠唱片市場,內地有8成的黑膠批發生意都是在這裡完成,而其中95%以上的貨源都來自香港。在每個周末都定期來這裡掃貨的「淘客」中,何堅寧堪稱「骨灰級」,其對黑膠音樂的「發燒」程度,在廣州絕無僅有。

「骨灰」碟迷 身家130萬

 記者見到何堅寧時,他剛在一家黑膠唱片行淘到兩張黑膠碟。唱片行的老闆、港人郭利眾說,基本上每隔幾天,老何就要來光顧一次,是他的老顧客當中「燒」得最厲害的。

 何堅寧迷上黑膠唱片是2005年的事,兩年來,到底逛了多少次唱片行他已經記不得了:「早期平均一星期就去買一次,多的時候會挑上幾十張,花上幾萬塊錢。」現在,他家裡已有3,000多張原裝正版CD和4,000多張黑膠唱片,後者大約價值60多萬元,大部分來自香港。除此之外,何堅寧家裡還有3套黑膠機、9套音響和4套功放機,著實羨煞不少樂迷。

 「我從來沒有計算過淘黑膠、黑膠機究竟花了多少錢,也不屑去計較這些」。在記者的再三請求下,何堅寧破例算了筆賬,得到的數據是130萬,包括買碟和黑膠機各60多萬。

「皇家芭蕾」 市值1.3萬

 與何堅寧相比,電腦個體老闆王柏玩黑膠音樂的時間儘管才兩年多,但他的藏品已有1,000餘張,內容以古典音樂居多。「數碼錄製的CD太過工業化,聲音略嫌機械、乾硬。黑膠唱片雖然是模擬錄音,但音域寬厚,特別具有現場感。雖然偶而會有『辟啪辟啪』的炒豆聲,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熱愛。每次淘到一張喜愛的黑膠唱片,我都有一種老朋友重逢的感覺。」

 王柏說,除了欣賞音質,黑膠唱片古舊的封套以及每段古典音樂背後的歷史,都能勾起他一種懷舊的情愫。他透露,目前黑膠發燒友以中年人居多,「也只有他們才有這個心境和經濟實力。」

 做了多年黑膠生意的陳吉慶也表示,黑膠唱片停產已近20年,現在賣一張少一張,很多已經成為絕版,現在最貴的一張是頭版黑膠英國「皇家芭蕾」,現在市值約1.3萬元,今後升值空間非常大。

買碟不買房 唱機賽名車

 按照業內的說法,黑膠的真正玩客都是有品味的人,黑膠發燒友何堅寧就是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的專職畫家。在業內,他的油畫價格不菲,擁有豪宅、名車對他來說並非難事,但何堅寧至今沒有車,甚至自己住的房子也是租的。

 按照周圍朋友的說法,為了黑膠唱片,他日子過得甚是清貧。但何堅寧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最大的愛好還是畫畫,賣畫的錢可以去淘黑膠、買CD、出畫冊、添置音響,做自己喜歡的事。

 記者在何堅寧的畫室看到,房間近乎一半的空間都被音響設備佔據—英國「蓮十二」黑膠唱機,美國麥景圖後級功放機、後級MC275、MC500、MC1000以及停產多年的樂爵士、雨後初晴、KEF、SPENDOR、LS3/5A型號音箱等,這些設備絕對是任何一個HI-FI發燒友都夢寐以求的。

 何堅寧擁有價格不菲的9套音響設備,對於音樂的癡迷使他能夠分辨出透過不同音響設備飄出的每個音符,「花上千元去買一張喜歡的黑膠,哪怕回家時口袋空空,也是滿心歡喜。」

黑膠唱片 五光十色

 黑膠唱片是一般人對過往使用唱盤機播放的唱片的稱呼。這種唱片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用樹脂(後期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壓製,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紋,以記錄聲音。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這些唱片的顏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螢光色、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樣貌印製在唱片裡,不過成本比較高。

 早期的唱片都是45轉的細碟,每一面只能錄製一首歌。到後來出現了轉速較慢、面積較大的33又三分一轉LP(Long Play),每面大約可以錄製6首歌左右。

「淘客」選碟 最愛鴨寮街

 CD等新潮音樂載體出現之前,香港樂迷家中大都收藏有黑膠唱片,同時擁有黑膠機。CD出現之後,這些被淘汰的黑膠唱片往往被批量賣給鴨寮街,然後轉售內地樂迷。位於深水步的鴨寮街是廣州樂迷最早發現、也是至今去得最多的黑膠唱片集散地。經常到鴨寮街淘碟的黑膠商陳先生告訴記者,日本、歐美,爵士、通俗音樂、民歌、粵劇……幾乎所有的唱片品種都能在鴨寮街見到,但是質量參差不齊,要慢慢淘才能找到好東西。按照唱片的質量、歌手受歡迎程度等,黑膠唱片粗略地分成了幾個價格等級:10元、15元、20元、30元、50元。

個案1 自由行開通 引爆膠片行

姓名:譚超波

 譚超波在新陶街電器城專門從事黑膠生意,也是一位黑膠迷。由於愛好音樂,自上世紀90年代內地出現黑膠唱片起,他就玩起了黑膠。

 據譚超波介紹,那時候去香港都只能以旅遊的名義前往,去一趟不容易,所以每次都會多帶一些黑膠回來,也會順便幫朋友捎帶。就這樣,他逐漸做起了黑膠生意,每年總有固定的時間去香港,販碟之餘,也會收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黑膠,工作愛好兩不誤。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新陶街一帶共有近30家黑膠店,而10年前,廣州總共只有一兩家。「這一切的改變要從香港回歸說起:回歸前,去一趟香港最少要花費2,000元;回歸後尤其是自由行的開通,廣州人去香港只需要20元的簽註費和200元左右的路費。

個案2 北上開店 港人年賺50萬

姓名:黎以傳

 隨著港澳自由行的實現,廣州越來越多的黑膠商前往香港批發黑膠以及黑膠機。由於是處理品,一張普通的黑膠唱片在香港以低價批發後,在廣州能以數倍價格銷售到黑膠發燒友手中。精明的港商意識到,把貨直接轉移到廣州銷售往往利潤更大,於是,一批黑膠批發商就把店舖直接開到廣州新陶街一帶,從而繞開廣州的批發商。港人黎以傳就是其中一位。

 黎以傳表示,港澳自由行剛剛開始實行時,他就北上廣州租好店舖,把黑膠和一批黑膠機從香港帶到廣州。而此時,他的黑膠生意已不局限於粵港兩地,考慮到樂迷不同的愛好,他專門托同學從英國、德國等地寄歐美古典音樂和一些英文黑膠。

 隨著黑膠的暢銷,黑膠機也變得越來越稀有。兩年前,黎以傳在廣州開了一間專門製作黑膠機的工廠,專門從事黑膠機的製作和改裝。

 談到每年做黑膠生意的收入,黎以傳算了一筆賬,每年賣黑膠大概1,200張,每張均價500元左右,加上黑膠機生意,每年收入大概超過50萬元。

個案3 學生開網店 生意遍全球

姓名:陳旭

 陳旭是一名剛畢業一年的大學生,但他目前已經是廣州最大的黑膠機網上供應商,從去年畢業到現在,他已經賣出了200多台黑膠機,交易額達到100多萬。

 同時,他也是一個十足的黑膠發燒友,為了買到一台心儀的唱機,不惜騎自行車到佛山淘貨。說到做黑膠機生意,陳旭說,其實他2004年讀大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了,3年時間,他賣出了60多台黑膠機。由於忙著創業,原本是體育院校學生的陳旭幾乎放棄了自己的原專業,運動生涯也受到影響,但他依然對前景充滿信心。

 陳旭說,現在網絡方便了,信息交流更快,可以很方便地把自己的現貨照片傳到網上,方便有需要的樂迷選購。之前他主要通過e-buy、淘寶等網站發佈消息,現在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網站,專門售賣黑膠機,其中95%銷往國內,剩下的銷往東南亞等地,最遠到達了阿根廷。據他了解,廣州黑膠機市場的交易量大約為1,000台,幾乎都是從香港進的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