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呼吸間的舞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2]
放大圖片

文:尉 瑋

 吸一口氣,感受氣體由鼻腔至胸腔的游離;再呼一口氣,如同將重負由腹腔連根拔起,釋放於體外。呼,吸,呼,吸,鼻翼微張,胸口緩緩一起伏,身體隨著這韻律微微顫動。藉著呼吸,身體不再是靜止。動,才是永恆。

 呼吸於舞者,又意味著甚麼?是節制?是釋放?分寸之間,是探索身體可能的過程。「多空間」創始人馬才和與嚴明然,將在七月底帶來舞蹈《呼吸II—現象》,從身體出發,用回歸基本的簡單素材探索呼吸如何引領身體,帶動生命,並從中窺探中國文化的動作藝術特色。

 呼吸這東西,最「理所當然」也最受忽略。有多少人曾認真留意,一呼一吸間身體產生的奇妙變化?「我們一直學舞,卻沒有發現呼吸對於肢體探索的重要性。」馬才和說。但十年前的一次舞蹈創作,卻讓他開始關注屬於呼吸的原始力量,「原來,呼吸不僅可以影響我們聲音的收放與表達,也能影響我們肢體動作的發展。」

 那是97年的《昏迷I—甦醒》,在香港元朗平原,一眾舞者穿上白衣,應和自然光線的變化,扮演著「土地幽靈」在裸露的泥地上來回行走、滾爬。舞作的原意,是藉由這塊即將發展成大型樓盤的土地,思考人的價值該如何建立,從中引申出人與土地、自然之間的聯繫。表演的設計一切回歸原始,動作亦沒有特定的規範,每人都去發展自己身體與泥土之間的一種關係。緩慢的動作由呼吸牽引而出,這讓馬才和與嚴明然受到啟發:呼吸中蘊含無限力量,身體的探索也許該由此開始。

 於是,2001年,在挪威卑爾根城的十月舞蹈節上,《呼吸I》的雛形產生了,之後更在德國德勒斯登與北京相繼演出。馬才和與嚴明然將自己包裹在棉被做成的「服裝」中,只露出一個小口以呼吸。在完全不能觀看環境的情況下,他們在這個窄小的、空氣稀薄的小空間中調整呼吸,慢慢移動,從城市的這一邊「滾」到另外一邊。

 從傳統的角度而言,這實在難以讓人聯想到「舞蹈」。但正如二人在《舞可能》系列中一直所嘗試的那樣,舞蹈遠不只是供觀賞的藝術,它還能與音樂、氣味、文字、燈光等相聯繫,甚至自身變幻出這其他媒介所具有的特質。《呼吸I》的探索同樣是這樣,特殊的設計突顯了氣運的調整與控制對身體運動的限制與發展,也藉由戶外的設置去看看舞蹈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由此不難猜想這次《呼吸II》的用意何在。沒有了大棉被的包裹與辛苦非常的滾動,順暢的呼吸與身體之間有著更加明朗的關係。請來長於形體表演與太極導引的張藝生參加演出,又拉來梵谷與梁菲倚客串,舞蹈、表演、劇場,對於呼吸力量的探索似乎更加豐富了。

呼吸II—現象

 時間:7月27日、28日 晚上8時

    7月29日 下午3時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