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網外:金庸羅琳 異曲同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5]
放大圖片

 ■南京小女孩在書店埋首閱讀哈里.波特終結版。資料圖片

——哈利魔法在中國

 來看看金庸與J.K.羅琳異曲同工的妙筆吧:哈利·波特從幼年的滅門慘禍中得到了榮譽和名聲,可是他卻是一個不會魔法的人類麻瓜(讓人想起可憐的郭靖與胡斐),他被好心的長輩送進了最好的魔法學校霍格沃茨(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被送入第一名門華山派),他在那兒學習一切高深的魔法,並不斷觸犯那裡的規矩(楊過在全真教的日子),邪惡勢力包圍著,一次又一次給他以致命的威脅。

類比《西遊記》

 而這個過程中,「尋找父親」一直是個時隱時現的音符—有一種對《西遊記》的有趣解讀:孫悟空、唐僧、如來佛祖分別對應子、母、父的角色。西天取經實際是「尋父」的歷程,而唐僧的緊箍咒猶如母親的管束與叮嚀,是迫使頑皮的孩子回歸社會規範的教鞭—父親的缺失是一種宿命的注定,只有當兒子成為他心目中父親那樣的英雄宿命才能得到解脫。所以孫悟空一定會成為鬥戰勝佛,郭靖也必然死保大宋。楊過也許是個例外,不過他的精神之父是郭靖,他擊斃了蒙哥大汗,延緩了襄陽的滅亡,同樣成為萬人景仰的「俠之大者」。哈利·波特將成為一個偉大的巫師,是全球讀者意料之中的快事,但他們仍然願意讓羅琳一部部地來印證這個預言。

被中國低估的「哈利」

 「開卷小說排行榜」拒絕將「哈利·波特系列」列入,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當年我們排隊傳閱金庸,是因為來源稀少與消費力薄弱。2001年的成人借閱者很難再用以上理由作為借口,他們寧願等候也不肯自購的心態背後,是將這幾本書看做了單純的快餐讀物,認為它們沒有購買和保存的價值。而這種低估,被跟進的美國電影版發揚光大。當不知就裡的讀者目睹全球兒童對哈利·波特電影的狂熱之後,他們更認為這套小說是純粹的兒童讀物,而喪失閱讀的興趣。

 不同的語言環境可能也是「哈利·波特系列」被低估的原因之一。我曾與一位在倫敦留學的朋友聊過這個話題。他讀過「哈利·波特系列」的英文本,也和英國朋友討論過這套小說的文筆。他說,羅琳的筆調是典型的英式風格,冷俏,幽默,沉重中透出一種輕鬆的敘述姿態,讓人想起簡·奧斯汀。我稍微比較過內地與台灣兩種中文譯本。相形之下,台灣彭倩文的譯本比馬愛群等的譯本更活潑。以人名為例,小霸王馬爾福的姓「Draco」內地譯為「德拉科」,台灣譯為「跩哥」,格蘭芬多學院魁地奇隊長Wood,內地譯本中規中矩地譯作「伍德」,台灣則譯為「木透」,考慮到原文有一處是用Wood的原義「木頭」開玩笑,後一種譯法傳達的東西更多些。 (二)  ■《中國讀書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