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太表示,年輕人的執著和激情支撐著他們留守碼頭,但政府不能接受「不遷不拆」。資料圖片
【本報訊】皇后碼頭事件觸發了社會對歷史文化的關注,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形容「發展為先」的硬道理已不合時宜,但政府「先遷移,後重置」處理皇后碼頭風波,已盡了最大努力回應社會的訴求。她相信,即使更早階段諮詢公眾,也未必能減少爭拗,因為社會的公民意識不斷轉變、文物保育的意識亦有提升。
政府日前收回皇后碼頭用地後,林鄭月娥昨日在香港電台發表《香港家書》,指出年輕人在攝氏30多度的高溫下自發地留守皇后碼頭,甚至絕食抗議,那份執著和激情支撐著他們,但政府是不能接受皇后碼頭「不遷不拆」,因要顧及政策的延續性、工程的迫切性和合法性、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要符合公眾利益。
早諮詢未必減爭拗
「『發展為先』的硬道理現在已經不合時宜。」林鄭月娥說,自己在上任發展局局長後便要履行平衡保育和發展的責任,確保兩者互不對立。不過,她承認這是艱巨而富挑戰性的工作,「對我個人能力是個艱巨的考驗」,但盼望日後能與關心文物保育的朋友,以開放和務實的態度磋商,共同建設一個有本土風貌,文化精神的香港。
對於有人認為若政府在更早階段諮詢公眾,便可減少爭拗,但林鄭月娥認為是「忽略了公民社會近年不斷的轉變,和部分市民對文物保育和本土文化意識的提升」。她說,無論是中環第三期填海或是對皇后碼頭歷史價值的評估,當年都符合程序和法定要求,並取得立法會的支持。
繞道延至2016年通車
林鄭月娥稱已因應社會訴求決定全力保存碼頭,並採取「先遷移,後重置」的方案。她表示,遷拆皇后碼頭是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的一部分,提供土地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紓緩區內交通擠塞,但多樣的爭拗和填海的訴訟,使原訂於2009年落成的繞道,被迫延至2016年才能通車,因延誤造成的交通擠塞將愈趨明顯。
另方面,本土行動挑戰政府不將皇后列作法定古蹟的司法覆核,下周二聆訊,申請人本土行動成員朱凱迪表示,已找到代表律師,但法律援助仍然未批,估計若官司敗訴,與另一名申請人何來,可能要支付政府的律師費及堂費共60萬元。本土行動今日會重返舊天星碼頭空地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