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珠三角產業鏈 好靚好結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08]
放大圖片

 ■林氏企業辦公大樓建在安靜整潔的花園裡。

 在內地發展,機遇處處,把握好機遇就可以迅速發展﹔但正因為處在發展期﹐新事物、新衝擊也不斷。林健鋒指,7月23日由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佈的2007年第44號公告(以下簡稱44號文),便是港企在內地經營所面臨的新挑戰。

政策調整 宜減衝擊

 「國家貿易政策的轉變,是適應時世發展的需求。我們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國家在世貿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我們更要支持國家。然而,我們亦都希望,每一個轉變,都能給予業界更多的準備時間。」44號文從7月23日公佈,到8月23日正式實施,期間僅有一個月的時間。

 林健鋒表示,這次國家對出口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對香港企業來說,是巨大的衝擊,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今次緩衝時間太短,令廠商措手不及。他建議,政府可配合新政策設立一個辦公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省卻一些審批程式,協助港商盡快取得三資企業的經營資格,把衝擊減到最低。

企業最怕 朝令夕改

 另外,一個又一個的文件不斷在調整和改變政策方向,令企業無所適從,企業在今天據最新文件做足所有功夫,但明天又來一個新文件,並且文件講明以前文件與新文件有違反則以新文件為準,這就令企業缺乏了安全感和投資信心。

 「無論是從三來一補企業向三資企業轉變,或者是搬遷廠房到中西部地區經營,都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林健鋒說,譬如工廠搬遷到新的地方經營,首先要籌集資金,做區域的考察,包括周邊配套設施、政策環境、交通治安等詳細調研,然後組織搬遷、培訓人員、招聘工人、落實訂單,所有這些都需要周詳的準備和安排,至少需要2至3年的籌劃。

行業配合珠三角最好

 談及到新區域建廠,林健鋒有切身的體會。早在1997年,林健鋒響應政策號召,到粵北山區連州市開工廠。那時的情景歷歷在目:「車子在巔簸的泥路上艱難行走,還經常與牛同行。」環境艱苦不單止,還面臨著產業配套不齊全的種種困擾。「站在珠三角,無論要什麼配件有什麼配件,打一個電話,一小時內便可送到。珠三角有一條好靚好結實的產業鏈,各個製造行業彼此配合和相互支援。然而去到新區域,肯定做不到如此便利。」他說:旗下公司在連州市有30多萬呎廠房,運作好多年了,但當地那條路仍未修好,運輸成為大問題。

產業鏈環節廿年磨合

 林健鋒一針見血指出:產業鏈條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失。「一間工廠,需要的各類配件至少一千幾百件,珠三角為何稱為世界工廠,就是因為工業配件什麼都有。所以,不應該把企業搬遷簡單化,珠三角產業鏈是經過二十多年的日積月累才逐步形成。企業的生存依賴產業鏈,脫離產業鏈無法正常運作,不會僅僅是考慮保證金(台帳)空轉而就決定個別廠房的搬遷。政府希望加工貿易企業搬去中西部地區,就應該有產業鏈意識,創造一個好的生產環境,如行業上下游組合搬遷,才能發揮最大能量,並且縮短上發展軌道的時間。」

投資西部 資金龐大

 林健鋒又表示:現在的港資企業與1979年的情況不同,去到中西部不再是一架機器幾張檯就可以開張,動不動就千萬上億的投資,如果沒有一個長期穩定、透明的政策讓投資者放心,所產生的信心危機將影響幾代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