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載舞台緣 梁祖堯愛活力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3]
放大圖片

 ■梁祖堯表示,無論香港變與不變,他的心仍然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在劇場出生入死的人,注定是奇特的一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舞台劇演員梁祖堯,踏足台板剛好十年,與特區一樣大。當年預科畢業立志要成為生物學家的他,又怎麼想到自己會變成今天這個甘願為香港人粉墨一生、以戲劇叫人反思生活的演藝人?十年過去,梁祖堯演活的是他、也是你和我的故事,最令人深刻的有在沙士那年給香港人唱打氣歌的《廢柴》,亦有喚醒都市人在忙碌生活背後學習錯失的《EMPTY》。直至最近的《一期一會》,其實也不難發現專屬梁祖堯的姿態,十年來依然未變,愛與尊重都是其作品的永恆主題。

 自言是誤打誤撞入行的梁祖堯,唸中七時填寫「我的志願」是做個生物學家,希望為地球上的生物做點事。後來經歷九七,他和香港一樣起了變化,第一次接觸舞台劇後,已跟舞台結下不解緣,之後更入讀演藝學院,一演便十年。回望十年演藝路,梁祖堯扮演的角色無數,他認為舞台就是一面鏡子,台上每個角色都反映了社會的改變和現實,「舞台創作源於生活,演員的使命就是透過觀察,以戲劇的魔力與觀眾分享生活,無論是時代的潮汐、社會的遭遇都會是戲劇的題材。」這種台上台下互動的微妙關係,令舞台劇的反響更震撼。

不快事接踵來 港人愛喜劇

 金融風暴、「911」恐怖襲擊、禽流感、沙士肆虐……所有不快樂的事好像要一次過在十年內發生。「這時期的香港人很有壓迫感,要靠自己爭取快樂,因為若要靠大環境給你快樂,實在太冒險了。」人愈緊繃,愈想看些開心事,所以不難理解為何香港人最愛看喜劇,因為進入劇場就是一個堡壘,可以忘憂地大笑一場,以一笑解千愁。

 劇場是社會的縮影,每齣舞台劇都標誌著不同時代的遭遇。梁祖堯憶述了03年香港慘變疫埠的深刻一幕,「記得當年我擔演中英劇團一個兒童音樂劇叫《十一隻貓》,那是第一次台上的演員比台下觀眾還要多,11個演員扮演11隻貓,但台下原本的900個座位,卻只有8個戴住口罩的觀眾來看,這一幕令我很難忘。」

 同年,他演出的《廢柴》大收旺場就證明時機是關鍵,「沙士那年,香港經濟一蹶不振,《廢柴》剛好說的是團結,該劇講述一班人在魚蛋舖內賣彈彈波的奮鬥故事,以幽默唱出一首給香港人打氣的魚蛋歌,寄語香港一定會從谷底反彈過來,所以共鳴肯定是該劇大收的最大理由。」

魚蛋歌有共鳴 《廢柴》旺場

 營營役役的香港人,無論順逆境也背負著不同的包袱。不過,男人三十的梁祖堯似有尋找快樂的一套,「兩三年前在上環文娛中心開了一個駐場的戲劇課程,參加者不是學生便是文員,我安排給他們的畢業習作叫《快樂的一天》,該劇沒有劇本,每個學生都要將自己由出世至當前一刻,最深刻、最開心的事說出來,然後匯集成故事,其實構思很簡單,是要令香港人明白回憶不一定勾起傷感,人生在世的每一日都可以是最開心的一日。」

 由第一齣參演作品《同性三分親》到最近的《一期一會》,到正在上演的《穿紅靴的貓》,梁祖堯依然未變,堅持以戲劇發聲。來到今天,梁祖堯滿足於現狀嗎?「應該要滿足,當然你可以追求更好的,但動力不應該來自不滿,怨氣太重,太負面了,我喜歡的香港是實幹的、充滿活力的,我有信心香港會愈來愈好,只要我們一起努力。」  ■本報記者 朱樂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