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亞洲生產力躍升 促全球經濟增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04]
放大圖片

 ■亞洲勞動生產力上升,圖為內地工人的工作情況。資料圖片

 聯合國國際際勞工組織(ILO)昨天發表《勞工市場主要指標》報告,結果顯示過去10年的亞洲勞動生產率翻一番,有助刺激全球經濟而非威脅。美國去年的全球勞動生產率冠絕全球,中國大陸及香港等亞洲地區的平均工時雖高,但比率仍遜於美國。

美勞動生產力全球居首

 報告表示,以人均勞動生產力比例計算,美國去年的勞動生產力最強勁,平均每名美國工人創造6.3885萬美元(約49萬港元)財富;愛爾蘭緊隨其後,每名工人創造5.5986萬(約43萬港元)財富,盧森堡排第三,人均創造5.5641萬美元(約43萬港元)財富。

 由於美國工人的每年工時高於其他發達國家,故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若以每個勞動力工作1小時所創造的財富計算,挪威排在首位,為37.99美元(約296港元),美國以35.63美元(約277港元)居次。

每個中國內地工人創10萬財富

 組織又指,東亞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屬全球最高,截至去年的10年當中,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水平由1996年佔發達國家的1/8,增至去年的1/5。以中國內地為例,每名工廠工人創造1.2642萬美元(約9.8萬港元)財富,數目是1980年的8倍;但當地農民及漁民全年只賺910美元(約7,092港元)。

 工業國家的部分評論員認為,亞洲區生產力增長將會危害其市場,然而ILO稱這是「良性循環」,生產率上升令地區更繁榮,同時可刺激對其他產品的需求。就業行政總監薩拉查-希里納奇斯說:「當區內的中產人士數目增加,他們收入增多,自然會多消費及購物,從而吸納西方國家及其他地區的產品及服務。」

 工人工時方面以美國最高,僱員去年平均工作1,804小時;挪威為1,407.1小時;法國為1,564.4小時。位於亞洲的中國大陸、香港、韓國、日本及大馬等7個主要經濟區,工人去年平均工作2,200小時,但生產力相對偏低。  ■綜合外電消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