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地緣政治變遷 美歐「鴻溝」難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05]
放大圖片

 ■伊戰四周年之際,希臘首都雅典今年3月舉行反美示威。 資料圖片

 反美情緒現已成為覆蓋整個歐洲的潮流,它並非伊拉克戰爭帶來的暫時後遺症,而是歐美關係歷史和地緣政治學變化的一個側面,絕非美國政府更迭或美國政策變化後就能改變。

伊戰衝擊歐洲年輕一代

 歐洲表現的反美情緒不分「舊歐洲」和「新歐洲」,而是覆蓋整個歐洲的潮流。對歐洲的年輕一代來說,強攻伊拉克的美國既不是「保護神」,也不是象徵自由、繁榮的「嚮往對象」,而只是不相干的外國。冷戰結構瓦解,把德國從共產主義地區的最前線解放出來,帶來地緣政治學角度的結構變化,同時也給歐洲的年輕一代帶來心理的結構變化。

 佛羅倫斯歐洲大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安德魯斯和華萊士教授作如下分析︰50年代以後的歐美關係是一種默契的交易,歐洲支持美國單方面的對外行動,美國則保證歐洲安全與繁榮。但冷戰結束令上述前提條件喪失,伊拉克戰爭只是確認了這個事實。

美外交重心向亞洲傾斜

 美國今年以來在戰略重要地區重點部署美國外交官,駐中國、印度、印尼的外交官人數大幅增加,同時駐德國、波蘭、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外交官則明顯減少。表面上看,這只是基於實際工作的派遣調換,但對美國外交而言,中國、印度和中東地緣政治學的重要性無疑進一步提升。

 有美國調查公司去年訪問美國傳媒人士、外交人士和軍方人士,調查他們認為「哪個國家今後是美國重要盟國」。受訪者異口同聲的答了印度、中國和日本,而絕大多數受訪者把法國和德國視為「將成為不太重要盟國」的國家。 ■綜合報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