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輝筆而就:脆弱的文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08]

梁家輝

 今時今日,很多人都相信人類是污染地球的罪魁禍首,這是環保分子近數十年持續努力宣傳的成果。無可否認,人類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其程度之深和範圍之廣,確是其他地球生物所無法比擬的!然而,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可能有點自視過高了!

 近日讀「科學人」雜誌,其中有篇訪問美國亞利桑拿大學副教授魏斯曼的文章,其主題就是:如果人類絕種,對地球會造成甚麼影響。魏斯曼指出,人類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和大自然搏鬥,才可以維持文明的外貌,只要沒有了清道夫和公路維修人員的服務,不論是林蔭大道或者高速公路,短短數月之間便會扭曲變形,而高樓大廈則會於四、五十年後開始倒塌。

 這種推測還不包括自然界的「反擊」,他以美國人熟悉的紐約市曼克頓島為例:該地本來是多條河流的匯聚點,建成都市之後,大自然地貌似乎有所變遷,但其實當地的氣候和歐洲人到美洲之前相差不大,河水只是換個流法,化成地下水而已。光是紐約地下鐵,每天便要抽走近五千萬公升的水,人類消失之後,不出二、三十年,那些河流便會「重奪」該島,又再回到地面上來,樹林和湖泊亦會陸續回歸。

 其實吳哥窟早已證明了人類文明建立很困難,湮沒卻很容易的道理,吳哥皇朝曾經稱霸中南半島,繁榮昌盛,居民卻因為某種神秘的理由全部出走,這個沒有人類照顧的首都,就這樣湮沒於叢林中好幾百年,變成傳說中的城市。

 晚唐詩人許渾寫過一首《金陵懷古》,其中有兩句「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試想金陵位於繁華的漁米之鄉與商貿中心,六朝金粉之地,但於經歷戰亂和朝代更替之後,很容易又變回樹林和田野了,英雄爭奪天下,血流成河,最後還是「回歸大自然」,真是想起也教人灰心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