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建生 特許財務策劃師
新學期開學了,學生要買新課本、新書包、新文具、新鞋等等。對不少家長來說,開學等於荷包大出血。一項調查發現,逾一成受訪家長的子女開學支出佔家庭每月收入五成以上。單是在購買教科書方面,有六成中學生家長便需花二千元以上。家長面對這種財政壓力,我懷疑有多少子女理解父母的境況。相信在某些學生心目中,擁有更新款、更美觀的書包或文具比替家長省錢來得更重要,更急切。
父母盡量滿足子女 寧自己節省
子女只要說:「我還用這些又老套又舊的書包及文具便要被同學取笑。」家長一般都會投降,心中便會合理化他們的行為;心想自己只有一兩個子女,就盡量買他們想要的,寧可自己節衣縮食。
其實一般父母都未必懂得如何教導子女理財。在學生階段,如果學生能做好「應買的就買,不應買的就不買,就算應買的也只選便宜抵用的去買」,就可算是合格。
有些家長長期屈服於子女的用錢要求下,有些家長比較強硬,便跟子女展開財務談判:「如果我買了這對八百元的波鞋給你,下個月便扣取零用錢!」不過很多時候,子女口頭總是答應所有談判條件,過後就會算數,更會有新的用錢要求,而家長亦容易落得談判失敗的下場。
英父母盼學校有理財教育
有人說:「子女給別人教導效果更好。」如果家長對子女的理財教育不知如何著手,很容易就把這個期望投射到學校。英國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父母希望學校教導他們孩子個人理財的知識優先於歷史和地理等傳統學科。在英國父母心目中期望子女獲教授的排行榜上,金錢管理列於第五,僅次於英文、數學、科學及語言。多過半數的家長還說,他們相信如果當日學校教導他們有關金錢的知識,他們的財政狀況會比較好。
理財教育其實應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德育工作是為了改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行為表現,是負上抗衡不良風氣的社會化任務。德育不能陷於空談,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銓釋及引導。故此教導學生如何正確看待金錢及花錢實在是德育課程所應包含的。當要教導學生去認識何謂「對」的思想,價值觀及行為時,「對」的理財觀念又怎容遺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