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少媛
「可愛莆仙戲,風流世代傳;絃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莆仙戲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老劇種,融合了盛唐霓裳羽衣雅樂以及各種民間音韻,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遺響,是中國戲曲源流中珍貴的藝術結晶。
莆仙戲的表演藝術是沿襲南戲藝術而成的,分為生、旦、貼旦、靚、淨、末、丑諸角,稱為「七子班」 ,並有一套十分優美的綜合歌、舞、唸、打的表演形式和科介。至明初,「興化雜劇」在南戲聲腔的基礎上,融村坊小曲、里巷歌謠、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歌舞為一爐,形成了具有莆仙地方特色的戲劇 —— 莆仙戲。
千年盛演不衰的莆仙戲藝術豐富多彩,目前收集到的傳統劇目達5,000多個,劇本8,000多本,音樂曲牌900多題。1959年,莆仙戲《團圓之後》、《三打王英》劇目赴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得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此後,莆仙戲《春草闖堂》、《狀元與乞丐》、《秋風辭》、《新亭淚》、《鴨子醜小傳》、《晉宮寒月》等名劇先後數度晉京獻演,飲譽京城,轟動全國,並連獲大獎,為莆仙戲在中國劇壇贏得重要一席,也為莆田市贏來了「戲曲之鄉」的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