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機制設計論」美3學者捧經濟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6]
放大圖片

 ■赫維奇的太太趁丈夫聽電話期間,開心向記者展示夫妻兩人的早期照片。 路透社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宣布,赫維奇、馬斯金和邁爾森3名美國經濟學家奪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表揚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所作的貢獻。這一理論有助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和企業識別在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有效,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無效,促進資源有效分配。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機制設計理論」最早由赫維奇在1960年提出,並由馬斯金和邁爾森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研究有助解釋經濟交易時的機制和決策過程,例如哪種保險計劃在沒有濫用下提供最好的保障。這理論有助辨認出哪種機制可從交易中實現最大利益,提高賣家的預期利益。

有助最理想分配資源

 這個理論類似博弈理論,可以應用於多方面,包括勞工問題談判、拍賣政府債券,以至最新的網上市場,並協助國家和公司在動盪時期更明白市場運作。邁爾森說受到另外兩位得獎人的啟發,表示他們1970年代末在這個領域經常合作,研究社會如何使用資訊,以分配資源。

 聲明指,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認為市場無形之手在理想情況下,可確保有效分配有限資源,但實際情況很多時都不理想,例如競爭不是完全自由、消費者沒有掌握全部資訊、私人生產和消費可能產生社會成本,而且很多交易不是在開放市場交易,而是在公司內、個人之間討價還價或在其他機構協調下進行。

 有了「機制設計理論」,就可大大改善人們對最理想分配機制的理解,並說明了個人動機和私人資訊。這理論讓人分別出哪種情況下市場運作良好,哪種情況下市場運作不好,有助經濟學家辨別有效交易機制、規管計劃和投票程序。這理論現今不但在經濟學很多領域扮演重要角色,還應用於政治學上。

 瑞典銀行經濟學家弗勒姆勒特表示,3名得獎者發展的微觀經濟學理論愈來愈流行,在經濟會議上經常聽到決策過程的問題,他說:「3名得獎者在學術界是著名的經濟學家。」

時間消逝 得獎意念變淡

 赫維奇今年90歲,是歷來最老的諾貝爾得獎者,他得悉獲獎後稱:「人們曾經說我被列入獲獎名單內,但隨著時間消逝,我還是沒有得獎,我已不期望得獎了,因為熟識我研究的人都慢慢相繼逝世。」所以今次他獲獎,實在喜出望外。

 另一位得獎者馬斯金也說,很多人多年來都希望赫維奇獲獎,「他已經90歲了,我們認為他時日無多,所以今次有機會與他和邁爾森分享這個獎,真是極大榮譽。」3名得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1,194萬港元)獎金。  ■綜合外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