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和民與科研、飼養人員一起,為大熊貓做體檢。
在大熊貓育幼室,張和民隔著透明育嬰箱仔細觀察今年才出生,只有3個月大的熊貓幼仔。今年,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場生產8胎13仔,創歷史新高。迄今,該中心已連續6年育幼成活率達到95%以上,在大熊貓受孕、產仔隻數和幼仔成活率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水平。
張和民說,為攻克圈養大熊貓繁育力低下的「三大難題」,他當時主動承擔了國家林業部門下達的「1991年度至1994年度臥龍大熊貓繁殖攻關」計劃,並成為該課題的主要技術負責人。課題研究中,他們進行了大熊貓野生環境營造試驗,以讓牠們交流溝通,再進行科學配製食物,以實現餐制多樣化,同時又改進人工授精技術和人工育幼方法,初步探索出了大熊貓繁育的有效方法。
4年間,大熊貓研究中心成功繁殖大熊貓6胎8仔,成活6隻。這在當時就已經在世界野生動物學界引起了轟動。有人評論說,「中國的事情還得中國人來做」。
隨後,張和民又在實踐中大膽引入 「大熊貓生態育幼」觀念,提高了幼仔免疫力。1998年大熊貓繁殖三大世界難題終被攻克了,出生大熊貓成活率明顯提高,僅2000年,大熊貓研究中心就成功繁殖大熊貓8胎12仔,成活11隻,創造了大熊貓繁育史上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