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可以說是張和民的人生關鍵點。在公派到美國愛達荷大學攻讀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兩年後,張和民拿到了碩士學位。校方表示,他們夫婦倆只需要填一張表格就能領到「綠卡」。但他卻帶著妻子回到了臥龍自然保護區。
19年後,張和民回憶起當時拒絕「綠卡」的情景,只憨厚地笑笑。他說,當時一門心思就是回國研究大熊貓繁育。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愛」與「恨」讓自己回國的—4年多的大熊貓研究是「愛」,圈養大熊貓繁育力低下的世界「三大難題」是「恨」,最終就是要為國寶研究爭一口氣。
野外調研 3年行路4萬里
1983年大學畢業即分到臥龍的張和民,在海拔2,000多米的「五一」大熊貓野外觀察棚當了幾年的「棚長」。 身兼二職,既是調查隊員,又是翻譯的他,與專家從岷山山系走到邛崍山系,3年間行程2萬多公里,白天調查,晚上要將調查資料翻譯成英文。這次調查,讓他查明了野外大熊貓的生存狀態和數量:從70年代的近2,000隻下降到了1,000隻左右,形勢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