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解五難」採訪手記:生活 因「惠民工程」而改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8]
放大圖片

 ■在西雙版納茶地村的科技活動室裡,訂閱了各類農村實用技術的書籍。 本報記者譚旻煦 攝

 雲南邊境民族貧困地區群眾「五難」問題,是與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群眾切身利益最密切、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雲南省拿出大氣魄、採取大動作,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所下的大決心,惠及千千萬萬的群眾。採訪過程中,已經受益的村民們用他們樸實的語言說著「感謝」,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雲南邊疆地區會有越來越多民眾的生活因雲南邊疆「解五難」工程而改善,因此,更多的人把雲南「解五難」工程喻為「惠民工程」。

 改變一個地區群眾的生活,讓他們不再受「讀書難」、「看病難」、「看電視聽廣播難」、「看戲難」、「學科技難」的困擾,並非朝夕之事,因此,雲南省根據實際情況,力爭一年形成聲勢、二年明顯改觀、三年大見成效,如此分步走,三年後雲南省邊境地區和藏區,將初步建起較為完善的公共社會事業服務體系。

 「解五難」在雲南由各州市縣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直接責任,分工負責使得工作能更有效地落到實處。目前,雲南邊疆「解五難」惠民工程已與扶貧攻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總體規劃已納入「十一五」社會發展規劃中,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投入,各級各部門將形成合力,發揮最大的效益。

 雲南省政府將邊疆「解五難」惠民工程定義為「公益性事業」,這樣,公共財政必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才能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雲南「解五難」工程也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公益性社會事業建設,把多方面籌集的資金,在公平、公正、普惠的原則下,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惠及老百姓的事情上,用在公共事業建設上。

 昨天,地處邊疆,集邊境、民族、山區、貧困於一體的雲南,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特別是邊境民族貧困地區,「五難」問題制約著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今天,惠及民眾的事業如火如荼地展開來,部分邊境民族地區的民眾從工程開展到現在的半年時間裡,生活有了很大變化:看病,不再需要到10多公里外的鎮上;勞作回家,看上了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學到的實用技術,增加了家庭的收入……世代生活在邊境線上的群眾漸漸體會著「惠民工程」實實在在的「實惠」;

 明天,三年目標實現,雲南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地區的138萬群眾將享受到初步構建起的較為完善的公共社會事業服務體系,給生活帶來的變化,農村群眾的迫切需要也將進一步得到滿足,邊境地區和藏區經濟發展、文化進步、民族團結、邊防鞏固、社會和諧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