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鐵凝論文學社會價值 「爬格子」宜持平常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9]
放大圖片

 ■鐵凝表示,文學創作應保持平常心。 本報記者徐海煒 攝

 【本報十七大報道組北京18日電】打開文學的話匣子,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出口成文,由論中國打不開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門,說到當代作家面對經濟高速發展時市場與文學對抗產生的心靈衝擊,再說起當年大時代環境給作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然後談論社會價值的重塑。鐵凝強調,一個作家在寫作時心境應該是單純的,如果總是想到為了獲得某一個獎而寫作,那將會干擾其作品本身。

 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由英國文壇宿將萊辛獲得。對中國作家長久以來一直未能打開諾貝爾的大門,坊間議論紛紛。鐵凝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雖然諾貝爾是一個很重要、有國際影響的文學獎項,但文學獎不是自然科學的,標準難以統一。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甚至語言的障礙等因素,都決定了諾貝爾不是唯一的文學標準,只能是很多國際文學獎項中的一種。

 鐵凝笑言,歷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都是優秀的作家,英國的萊辛也是值得敬重的:「萊辛訪問過中國,那時我看到她一個報道,她80歲時每天上午寫作兩三小時,下午寫作一兩小時。對於她80高齡還能擔如此大的勞動量,我懷有敬意。」

網絡文學打破傳統寫作

 鐵凝強調,一個作家在寫作時,比如她自己在寫小說時,心境是要單純的,只有把要寫的東西寫好那才最為重要,如果作家總是想到為了獲得某一個獎而寫作,那將會干擾他的作品本身:「而文壇,持我這種想法的作家還不少數。」那作協可有計劃如何協助中國的作家打開諾貝爾的缺口?她搖搖頭說,文學創作本身有內在規律,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作協將最大限度地給作家創造好的寫作氣氛、而現在已經有一批有實力的作家都是在這種相對浮躁的,經濟誘惑很多的環境下,潛心地堅持他們的對文學、對人生的思索,堅持他們精神的高度。

中國文壇呈多元共生格

 網絡甚至手機文學的興起,讓全民「皆文」。但鐵凝認為,雖然大家都在創作,可網絡文學或紙面文學都有高低之分:「現在流行個人開博客,有一個表現自己的可能、平台、空間,而更多是自我的表達。」她指出,網絡文學對紙面文學帶來的主要衝擊是網絡文學語言的鮮活、生動:「它更貼近生活的滋味、氣息,因為是匿名的,大家都情真意切,非常能打動人。」她續稱,不能把所有的網上博客、把說話等同於文學,因為文學還有一定標準,不過網絡的興起確實帶動了大眾對於文學、閱讀及寫作的熱情,這也應該說是積極的意義。網絡文學也打破了以前傳統式寫作的話語霸權,兩者相互影響和衝擊。

 德國漢學家顧彬早前接受德國傳媒訪問時指「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一語激起文壇千重浪,鐵凝直言沒有直接聽過該學者如此說話,故難以評論,但假如他說是中國文學是垃圾,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對中國文學發言,表達態度、可以憤慨,可以讚美,而中國文學裡面確有垃圾存在,但中國文學絕不是垃圾。她指,當前中國文壇是多元共生的藝術生態和格局。一批成熟的、從20世紀80年代寫作一直到今天還堅守自己的靈魂寫作的作家,依然佔據文壇主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