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雙旺深入礦區視察
伊泰創立於1988年,靠自我滾動發展,由原來的21人、5萬元開辦費,經過18年創業,已經發展為總資產百億元、煤炭年產銷量達2600多萬噸、員工人數3492人的大型煤炭企業,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骨幹企業之一。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中國和世界煤炭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
中國眾多的煤炭企業,伊泰何以一枝獨秀。梳理伊泰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伊泰集團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所形成的「伊泰現象」,其本質就是創新。追溯伊泰發展之路,不能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伊泰集團的締造者、領軍人物——張雙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張雙旺以敢於創新的魄力以及一個企業家開闊敏銳的判斷力,引領伊泰這艘大船,一路披荊斬棘,破浪而來。
修建准東鐵路是伊泰發展史上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張雙旺力排眾議、果斷拍板,使企業抓住了這一大發展的契機,從此在煤炭行業站穩了腳跟。目前,全長72.66公里准東鐵路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年運輸能力達3100萬噸。它的建成通車可以縮短煤炭汽運里程115公里,每年可節省運費1.2億元。准東鐵路建成不僅給伊泰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也極大的改善了煤炭企業運輸的瓶頸問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攻克煤柱回收難題,是伊泰的又一項重大的科技創新。它不僅填補了中國在這一方面理論研究的空白,解決了因落後的房柱式開採帶來的巨大的資源浪費,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利潤。在這項科技攻關中,伊泰請來了全國煤炭採礦科研領域的權威人物——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翟德元作為這個項目的帶頭人,聘任其為副總經理。經過4年奮鬥,翟德元帶領課題組終於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開發出房柱式開採條件下呆滯煤柱安全回收的關鍵技術,為同類條件下煤柱回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可以解決房柱式煤炭開採的回採率問題,極具推廣和應用價值。
2005年,伊泰在煤制油領域獲重大突破,成為目前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煤基合成油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擁有者,其第一條16萬噸的煤基合成油品加工廠項目,成為我國煤間接液化自主技術產業化第一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一戰略上的創新,體現了企業審時度勢、未雨綢繆,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產業層次、超前謀劃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發展意識。也意味著伊泰集團由傳統煤炭產業向煤及煤化工國際化產業集團邁進。
伊泰的自主創新表現在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一業為主、多業互補的決策創新;黨企互參、人人持股的制度創新;分層承包、產銷分流的管理創新等等。18年來,伊泰人不套用別人現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以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氣魄,以及真抓實幹、求真務實的精神,終於走出了一條不落俗套,別具特色的伊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