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對台交流走在前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1]
放大圖片

 ■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閩南文化研習」夏令營今年7月5日在廈門大學開營。來自台灣大學、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4所台灣高校113名師生,和廈門大學45名師生參加本屆夏令營。 本報記者吳璽倩 攝

 廈門大學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重點大學,隨著海峽兩岸交往不斷加強,廈大成為兩岸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為活躍的高校。近20多年來,該校先後培養台灣籍函授生和學歷生1000多人(其中博士生60人、碩士生39人、本科生123人),2006年4月19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獲得廈門大學授予的法學名譽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新校友。

 目前廈大已與10多所台灣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學校每年接受邀請赴台交流的學者有近200人次;每周都有台灣的學者到校進行學術交流;每年還主辦或承辦近十次的兩岸學術會議。

 改革開放以前,廈門大學在台灣的校友曾達300多人,在政界、科技界、商界尤其在石油、鋼鐵、電信、公路、稅務、文學、藝術等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其中包括新竹科技園的創始人何宜慈,台灣「石油之父」、中油公司創辦人沈覲泰,台灣中國鋼鐵公司創辦人陳樹勳、陳俊德,原台灣「稅務局局長」傅百屏,原「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長」、國民黨台灣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謝又華,原台灣「公路局局長」嚴啟昌,台灣著名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文學評論家、美學家姚一葦,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等知名人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經濟實現騰飛,推動經濟起飛的十大項目中有六大項目由廈門大學校友主持。

 同時,廈門大學的台灣問題研究獨具特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有台灣媒體稱「兩岸關係權威,廈大當之無愧」。

 廈大主編的《台灣文獻匯刊》100冊,以大量的歷史事實和文獻史料無可辯駁地說明兩岸源遠流長的血緣關係。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出訪美國,把《台灣文獻匯刊》作為代表性圖書贈送給耶魯大學。廈門大學和台灣學者還啟動了共同編纂《閩南文化研究叢書》和《閩南文化百科全書》,這是首次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參與編纂的大型閩南文化系列叢書。叢書將進一步證明閩南文化與台灣文化在血緣、地緣等方面水乳交融的源流和依存關係,為促進兩岸統一做出貢獻。

 今後,廈門大學將充分發揮涉台交流基礎好、在台校友多的優勢,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增強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將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吸引更多台灣優質生源來廈門大學接受高層次學歷教育;繼續拓寬與台灣高校交流的渠道,擴大交流層面,深化合作內涵,創新合作模式,把學校建設成為兩岸高校開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