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城市經濟 展現多元發展之活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1]
放大圖片

 ■長治市市長杜善學在沁縣檢查新農村建設

 沁縣在各個歷史時期始終是雄踞上黨北部的戰略重鎮,沁州城的文化魅力聞名三晉。2005年沁縣縣委政府拉開了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特色化建設的序幕。按照「膨脹城市規模,突出人文特色,加大產業集聚,改善基礎設施」的思路,對縣城發展規劃進行科學調整,以10萬人規模,20年不落後的標準,繪製了精緻美觀,聚集人氣,並具有強烈現代化色彩和文化氣息的發展藍圖。以靚城塑形為突破口,圍繞「一山兩水」(城南的二郎山、城西的西湖、城北的北海)開發,上馬6項工程,二郎山森林公園一二期工程投資5700多萬元,北海生態景觀園一期投資1200萬,西湖公園改造投資3000萬元,漳河河道美化治理投資2700萬元,污水處理工程投資2800萬元,西內環路和環湖路投資1000多萬元,積極打造以休閒遊樂景觀區、商貿園區、教育園區為基本發展框架的新縣城。

 變觀念換機制是沁縣城鎮建設的重要特色。在內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城市建設尚在政府包辦的情況下,沁縣縣委書記趙春英、縣長裴少飛帶頭解放思想,引入經營城市新理念,運用市場手段,將城鎮建設中可以用來經營的部分存量資產和要素推向市場,走以城養城,以城興城的路子。上述建設項目除了上級支持外,大部採取工程招標,企業墊資,土地置換,有償開發等辦法,實現了沒錢也可以開發城市的目的,下活了城市建設這盤棋。長治市「工業新型化,農業產業化,城鎮特色化」建設觀摩後,「花小錢辦大事,不花錢也能辦成事」的做法,受到市委書記郭海亮、市長杜善學以及與會市縣領導的一致稱讚。

 天藍水碧、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文化濃郁的獨特人居環境,是沁縣最大的優勢,也是沁縣後來居上爭先晉位的突破口。沁縣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從實際出發,統籌城鄉建設,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良好契機,科學制定了「新農村151工程」,即圍繞一座縣城、五大建置制鎮、100個衛星村構建新型城鄉格局。企業向縣城周邊集中,商貿流通向集鎮集聚,重點產業在衛星村擴展,邊遠山莊實行莊園式開發,形成產業集中特色明顯的新農村網狀輻射結構。把城鎮和村莊統籌起來,膨脹城鎮人口規模,大力推進「三產」發展,推進房地產業、開發高標準居民住宅區,積極發展商品流通,開發商務會展中心、休閒旅遊中心,發展物流經濟。大力發展教育,逐步實現小學生向集鎮集中,中學生向縣城集中。以二郎山、西湖、北海開發為龍頭,發展自然生態和人文旅遊,以中國石刻第一館,海河第一源、華北第一釣,中國小米之鄉,中國象棋之源為品牌,不段提升沁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沁縣提出建設富裕沁縣、人文沁縣、和諧沁縣新目標,城鄉建設將以此為起點,朝著中部地區最美最乾淨最適宜人居,商貿、旅遊、教育發達,人們生活舒適,社會保障有力,文化氛圍濃厚的區域邁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