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時,吳邦國視察工地,親自挖泥、擔土,與工人打成一片。
出身貧苦,吳邦國更明白普羅大眾為生活奔波的艱辛,更相信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歷程,他舉手投足更貼近民情民意,這位素以謙和沉穩著稱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雖貴為中國第二號領導人,但為人謙虛,從不擺官架子,尤愛「微服出巡」,深入大街小巷,直接聆聽百姓心聲。
燒過煤球爐 曾用木馬桶
當年吳邦國在上海任職時,便經常光顧當地小餐館,又喜歡自己上街買米、買菜,遊走嘈雜的市集,他總說這樣能夠更加了解群眾,不與群眾脫節。他又說過,自己做人有個「三不」原則,即不偷懶、不逃避責任和不追求個人利益。
吳邦國1941年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貧苦家庭,大學畢業以後,就到了工廠。在一段由低到高的任職期間,他始終過著和上海大多數市民一樣的生活。吳邦國性格隨和,對生活也不重享受,尋常百姓家的種種特色,總可以在他家裡找到。他在上海任職時,住過石庫門房子和閣樓,也用過煤球爐和木馬桶。
升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後,吳邦國一家五口還在上海天潼路一間11平方米的石庫門房子中住了很長時間,夏天的晚上,要在馬路上睡到一兩點鐘才進得了屋的感覺,他從不陌生。就算當上上海市委書記,他仍愛自己去買米、買菜。上海老百姓的不便,知識分子的清苦,他都深有體會。
誠懇聽民意 謙遜走基層
別人看是紆尊降貴的做法,熟悉他的人卻說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吳邦國。「平民書記」的美譽不脛而走,如他在視察一些工程施工現場時,往往會脫下衣服,親自挖泥、擔土,與一線工人打成一片;他的「軍帳」中常常「人去樓空」,他跑遍了上海郊區的每一個縣,甚至直接到鄉、鎮、村走走;他規定每逢星期四不開會、不辦公,全天下基層。就是這種勤奮做實事、認真聽民意、謙遜走基層的務實作風,令他獲得了老百姓的敬重。
吳邦國曾告訴友人:「我覺得平民生活的體驗對我很有好處。我可以非常自如地到人群中去,和各種各樣的人攀談,像小麵店、小攤檔的老闆,賣小菜的菜農、小販。同時也可以非常真誠地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朋友。」「我喜歡下去跑跑,也不一定做什麼深入的調查,跑得多了,聽得多了,思路也就開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