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網外:「中國企業亦污染」成藉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3]
放大圖片

 ■在污染企業名單中,著名的肯德基亦榜上有名。 資料圖片

——跨國公司污染調查

 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大部分上了名單的跨國公司,在本國都擁有良好的聲譽,保護環境甚至已成了這些企業的競爭優勢之一。但到了中國,卻因環保問題廣受詬病,真的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嗎?

 「我們的鄰居比我們還差」,已經成了它們堂而皇之的藉口和理由。馬軍提到這些似乎有些氣憤:「你的鄰居搶劫不意味著你就可以偷竊,對於環境違規,自己的問題應該由自己解決,以別人做藉口是沒有意義的。」

 事實上,公佈名單僅僅是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名單中除100多家跨國企業外,6000餘家國內企業也同時被曝光。「我們沒有刻意去找跨國公司的毛病,而只是看這些企業是否有環境違規,這是我們唯一的標準。」馬軍說。

 通過輿論監督,對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污染企業施加環保壓力,是馬軍和他的團隊公開名單的初衷。但從去年開始至今,他們得到的反饋結果卻五花八門。

 「現在有幾十家企業來找我們,長期堅持不作回應的幾家大企業,最近也希望和我們接觸。」比如百事可樂公司、通用、杜邦、3M等。有的企業也提出了「一起做一些項目」等等。

 還有的公司最初反應是抱觀望態度,認為可能是「一陣風」,幾個月過後中國公眾可能就不會關注了。不過,從3月起,20多家環保組織發出了「綠色選擇倡議」,將污染企業名單一一公佈,並且號召網友做出「綠色選擇」。倡議發出後,一些企業開始主動提供資料,說明自己做錯了什麼,怎麼改正。「他們這回感到,指望『一陣風』是過不去了。」馬軍說。

盲目招商引污染

 「目前的問題是,我們有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執行不嚴,執法力度不夠。」馬軍稱,一些地方政府希望通過招商引資拉動經濟增長,在這個願望的支配下,降低環境標準的問題就出現了。

 在調研過程中,馬軍曾在廣西一家跨國企業正式生產前的環保驗收報告裡,看到當地環保部門提到了空氣、水、噪音等污染均超標,但最後還是同意該項目竣工驗收。馬軍對此感到頗為意外。

 讓馬軍印象深刻的另一家企業,是丹麥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投資的甘肅天水嘉士伯。05年嘉士伯投資時,明知中方合作企業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但他們依然選擇了直接生產。他們的代價只是每年要付出1萬元的罰款。

 「企業為什麼寧可交罰款,也不處理污水?違法成本低,恐怕是個很大的問題。」馬軍表示,地方政府如果早意識到污染的嚴重性,吸引外資時就能把一些高污染、高風險的企業排除掉,「最起碼執法上要更嚴格一些」。(三之二) ■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