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七大:突破行政壁壘 拓環渤海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5]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袁坤、吳彥石家莊24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繫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專家認為,胡總這句話可以說點明了未來中國環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即用市場機制衝破行政壁壘,將使經濟合作跨越地域,擴大輻射,令整個中國不同的經濟區建立互動、相連、彼此促進的關係,推動相互合作及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珠三角」、「泛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北部灣」、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的區域經濟區的發展是當前中國的經濟熱點所在,「環區域經濟」合作概念,也是由區域經濟推而廣之,專家指出,中國目前幾個大的經濟圈都在蓬勃發展,但區域之間各自為政,甚至出現不少地區政策上的互不配合,以致行政壁壘等待窒礙經濟互動,故胡總提出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實際上就是為讓幾大經濟圈建立有機聯繫,透過緊密合作、均衡分工及各自作強作大基礎經濟項目,達到優勢互補的共贏局面。

棄「門戶之見」達共識

 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中心主任施祖麟認為,發展區域經濟最重要的是觀念改革。地方政府之間要慢慢淡化所謂的「門戶之見」,達成共識,了解合作的目的是達成共贏。同時,交通、旅遊、資訊和人才4個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來,中國各經濟區都已開始著手破除地域的行政障礙,如從去年以來,先後有環渤海32市長「天津倡議」提出環渤海地區構建一體化市場體系,消除行政壁壘;「泛珠」的成立同樣由跨越珠三角,形成9+2的聯合,倡議「合作發展,共創未來」;長三角城市群16市市長也聚首江蘇省泰州市,謀求提升長三角國際競爭力,並首次邀請泛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相關代表列席,互動機制正式啟動。

長三角地區堪稱表率

 各經濟區正努力、積極尋求合作,探求人才資源共用、資訊共通、合作共贏、環境同治的道路。被視為「堅冰」的種種體制壁壘,在宏觀戰略與市場機制兩隻強力大手的雙重推動下,正開始逐漸消融。

 在區域合作方面,施祖麟指出目前做得最好的地區是長三角地區,其主要特點是開發時間久,經濟實力強。以上海為龍頭帶動周邊江蘇,浙江等省內的16個市,連成一片;並且溝通順暢,在交通、旅遊、資訊和人才4個方面合作緊密。

培養增長極帶動區域

 在談到平衡區域經濟的時候,施祖麟表示,絕對的平衡是不存在的。這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是如此,像美國也是由東、西海岸周邊和五大湖區等相對發達的地區帶動總體經濟,這3個地區的經濟佔美國經濟總量的78%。這些地方被稱為經濟增長極,中國政府應先把這些有條件的地區培養成「極」,然後帶動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