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樟木到吉隆•中尼邊境紀行系列四之二尼國採風:穿越友誼橋 一日看盡異鄉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9]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楊海在尼泊爾採訪。

文/圖:本報駐西藏記者 楊海

 在中國和尼泊爾的界河波曲河上,一道友誼橋橫跨兩岸,越過橋上的那條紅線,就算出了中國國境。與樟木口岸隔河相望的尼泊爾巴熱比斯鎮,距離友誼橋僅30公里,據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官員介紹,隨著近年拉薩—加德滿都120公里沿線躋身國際旅遊黃金陸路,作為中國進入尼泊爾門戶的巴熱比斯鎮,也成為國人到尼泊爾一日遊的首選目的地。

 每天上午9點半,就是友誼橋最熱鬧的時候。隨著關口打開,一早等候在兩國海關外的車輛和人流,就像潮水般在橋上交匯。過橋的尼泊爾邊民要麼來中國販賣貨物,要麼到樟木口岸攬體力活,周末還有很多尼泊爾人到樟木口岸遊玩購物。

上午9:30 安坐車廂頂 農產爭北上

 記者出中國海關時,正值尼泊爾人的入境高峰,他們擁擠在類似農用車的車廂內、車頂上,在馬達轟鳴出的濃濃黑煙中奔湧而來。

 在友誼橋上可以看到,從中國國門方向駛來的卡車都滿載蘋果、大蒜、生薑等水果副食品以及產自廣東、浙江等地的電飯煲、收音機等小家電,以及產自青海、甘肅等地的毛毯等日用品;從尼泊爾方向來的TATA車裡裝的則全部是爭相北上的大米、麵粉等農產品。據藏族嚮導洛次稱,這些都是中尼邊境貿易的主要貨品。

上午10:30 男女蹬拖鞋 兌換店滿街

 進入尼泊爾王國後,眼前景象大變。路邊商店紅紅綠綠的招牌上寫的全是英語和尼泊爾語,翻譯成中文是「西藏之家」或「拉薩之家」。距尼泊爾海關不遠處聚集的尼泊爾人,裝束都很簡單,不論男女,腳上清一色的拖鞋,排隊在一個倉庫門口領取要帶入中國的物品。

 洛次介紹說,這些邊民每天都要過境到中國,通過背負從尼泊爾到中國的登山組織,或是遊客的行李物品來賺取勞務費用,「十多二十元就可以走一趟」。

 在路邊停著的五六輛破舊的出租車旁,兩名操著四川話的中國人正跟司機討價還價。來自四川的遊客王先生說:「尼泊爾雖小,但餐飲、購物很富異國情調。尤其到尼泊爾自助旅遊花銷不大,人民幣相當『值錢』,感覺跟在國內花美元差不多。」

 我們在樟木鎮兌換尼泊爾盧比時,人民幣與盧比的匯率約為1:9.47。在加德滿都和博卡拉這兩個遊客最集中的地方,同樣到處都可以找到兌換人民幣的人和店。當地絕大多數旅行社、旅館、餐廳、酒吧和商店也都可以使用VISA國際卡等各種信用卡。

下午5:30 披掛過海關 脊樑馱生計

 從尼泊爾返回時,正值海關閉關的時間,從友誼橋上返回的尼泊爾車輛全部滿載貨物。記者驚詫地看到,很多尼泊爾人的打扮怪異,腳上穿著涼鞋,而身上卻裹著一條大紅大綠的毯子。有的頭上還戴著夏天的防曬帽,耳朵裡插著耳機。

 洛次釋疑說:「為了避免採購的東西太多被海關徵稅,他們把能穿的、能戴的都披掛起來。」目的是告訴尼泊爾海關人員:這些是「自用的」,請不要誤會。

 在中尼邊境,一些尼泊爾背夫終年盤行在山路上,每人負重在40公斤左右,貨物用繩子捆住,背在脊背上,以經營小額貿易為生。對於這樣的棄公路而選擇馱運的方式,洛次解釋道,這種以「人」為單位的貿易,通常可以視為邊民小額貿易。這些貨物的老闆在尼泊爾接貨,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後支付搬運費用,折合下來每小時約人民幣5元,和大宗貨物過境海關徵收的關稅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