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增設傳統節假 傳承中華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0]

國家發改委昨日在其官方網站刊出「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擬定縮編「五一」黃金周,將分拆出來的天數給予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同時,春節黃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我們認為,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其意義不僅僅是令假期合理化,更重要的是國家對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通過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讓國人有充分的時間體味分享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於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教育,既可為中華民族悠久的禮儀習俗注入強勁生命力,也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民族凝聚力。

清明祭祖,端午龍舟競渡,中秋賞月,都是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當中包含的文化內容博大精深,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這些節日都注重家庭團聚、緬懷先人的活動和儀式,繼而引發對家國的情懷。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是生動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得以流傳和繼承的重要環節。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假日,體現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把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不僅能合理分配休假時間,更能讓人們利用假期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回味悠久歷史,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由於受「西化」浪潮影響,中國乃至華人地區的年輕一代,越來越崇尚西式生活和文化,熱衷於過洋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出現了萎縮、淡化的趨勢。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不僅中國傳統節日日趨式微,更為嚴重的是,將有可能阻礙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將中華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期,以加強培育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確有現實的迫切性。

剛剛閉幕不久的十七大,對國家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國家從改革開放最初的堅持「兩手抓」,到如今四大建設四位一體,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涵的豐富,也是全面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需要。事實上,一個國家的崛起,必須是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而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總量、科技水平和國防力量等硬實力,也包括核心價值體系、民族文化、國民素質、政治經濟制度和國家形象等軟實力。中國的軟實力如何,民族文化的強弱是一個重要標誌。民族文化所承載的民族情結、人文色彩、人文精神,具有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動力和支撐點。通過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來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將對增強國家軟實力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