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蔡鎮華促基建速上馬 助工人再逢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4]
放大圖片

 ■蔡鎮華希望發展局按部就班推出基建項目,讓本地業界消化。本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本報記者:梁嘉儀

 一場持續超過一個月的扎鐵工潮,令香港社會關注到本港18萬地盤建築工人6成開工不足的問題。為了協助建造業,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可創造25萬職位的10大基建。頓時,令人憧憬97年期間百業興旺,人人有工開的「黃金日子」會否重臨。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蔡鎮華對「舊夢重溫」充滿期望,建議政府「火速」於明年推出基建,並有規律地一個一個推出,讓本地業界逐一「消化」,持續有工開。

 蔡鎮華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香港的建造業不是沒有機會,「市區重建、西九、東九、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等,好多好多工程可以做,但工程出現不同意見,一拖再拖。就像東九龍舊啟德機場那幅地皮,機場都搬走了多年,地皮至今仍在養草。」

 工程不開動,工人無工開,怨氣一浪接一浪,工潮一觸即發。近年澳門大興土木,可算為本港工人另覓出路。他說:「澳門發展大型建築工程,對當地建築工人來說,是前所未見,而對香港工人和工程師來說,則駕輕就熟,所以在當地市場很吃香,工資也定得較高。」他指現時約有兩萬本港建築業工人在當地發展。

本地無工開 過江覓出路

 「澳門工作待遇較香港佳,例如泥水工,在香港日薪650元,澳門可得800元;扎鐵工,香港日薪800元,去澳門就有1100元。當地地盤開工無限制,假期、星期日、甚至半夜都可以開工;若做得又捱得,一年365日,每日24小時都可以開工,加上雙工、三工計,收入認真可觀。」

 香港的建築工人,其實也曾有風光的日子。蔡鎮華回憶:「當年建築業好好景,入行門檻低,有不少升不到學的青少年藉此學一門手藝。只要肯做肯捱,不愁無工開。加上工資優厚,結婚、買樓,絕非難事。」不過,他慨嘆這個情景已「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辛苦糧不準 缺新人入行

 蔡鎮華說,這行工作辛苦,現時糧期不定,開工又不足,日薪200至300元,一個月僅得7千至9千元收入,「做服務業有冷氣嘆,唔使日曬雨淋,又舒舒服服。」所以不少新人入行後因捱不了而轉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因行頭差,也有一成轉做保安員、服務員。行業青黃不接,業界「老齡化」情況嚴重,工人平均年齡超過45歲。

項目宜有序 一個接一個

 即使更多大型的工程,也有竣工的一天,預計這一兩年內,到澳門搵食的工人,會逐一回流香港,蔡鎮華希望10大基建可及時解決本港建造業工人失業問題:「自從1989年的玫瑰園計劃後,本港已很少大型的基建工程,但無可否認,基建工程才能帶動經濟,所以今次施政報告的基建建議,不應再拖,要火速上馬,最好是明年開始推出。」

 他建議,基建項目應按部就班,一個一個推出,令業界消化:「政府不能同一時間推出太多基建,因為全港根本沒有足夠工人應付,只會加重青黃不接的斷層問題。政府應該與統計處商量,作好部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