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閩台「五緣」有利和平統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4]

李幼岐 資深評論員

 二○○五年一月,盧展工由代理真除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一條具開創性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思路逐漸形成,那就是:利用和發揮福建在台海的特殊區位優勢,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兩岸和平發展,互惠互利,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早日完成。盧展工指出,中華民族的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核心利益,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正是實現這一核心利益的具體實踐。

十七大報告支持「海峽西岸」發展

 中央十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計劃。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的報告中還特別指名「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在歷屆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如此具體地指名表示支持某一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比較少見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較為常見。)這說明中央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格外重視,這無疑是中央從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這樣的戰略高度出發的考量。

 海峽西岸經濟區可以泛指福建全省,但主要是指福建東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廈門等城市。台灣居民有八成以上「根在閩南」,閩台關係的特殊性和淵源之深,由此可以想見。從福建的角度說,一方面是這種包含地緣、血緣特殊關係的優勢,另一方面卻也因此而負有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特殊責任,這兩者都是大陸其他省份所沒有的。

 對閩台關係,盧展工有一個「五緣」優勢的精闢論述。他說,閩台特殊聯繫有「五緣」,包括「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深」。例如,從法緣看,閩台本是一家親,歷史上台灣曾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兩者長期隸屬同一個行政省區。「五緣」的歷史淵源,在泉州「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中,有二千多件展品作出了很好的表達。這是歷史,也是客觀的存在,絕不是「一邊一國」之類狂悖謬論所能抹殺或取代的。

中央的支持廣泛實質

 中央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支持十分廣泛,且是實質性的,包括財政支持。到目前為止,已有四十個中央部委、中央企業與福建簽署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協議或備忘錄,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局與福建也在洽談如何支持海西發展的方案。由此可見,中央各部門都在落實胡總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支持海峽西岸」的指示,這是海西發展前途的一大保證。

 眾所周知,福建東部沿海即「海西」地區,過去長期是台海兩岸對峙的前線。因此,長期以來福建的大型基本建設有滯後現象,比不上「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最近幾年,這方面的形勢已大為改觀,特別是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之後,海西各地均有大規模的基建工程。就筆者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廈門等地親眼目睹,到處都有工地,經濟發展,基建先行。海西的基本建設,涵蓋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電力設施等領域,中央對此均給予財政支持,幫助海西經濟區高速發展。以鐵路為例,已投資逾一千億元動工興建的鐵路有五條,包括福溫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及向莆鐵路,預計未來五年每年都會有一條鐵路建成啟用。在公路網方面,福建沿海的高速公路也在加速建設,南北兩端,將連接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公路網,甚至西聯內陸腹地。可以說,福建的交通,已形成海陸空立體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就台海而言,「兩門、兩馬」的「小三通」早已暢通無阻。日後實現「大三通」,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就可以發現更大的作用。

加速經濟發展 促進兩岸和平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義,以筆者觀之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作為海峽西岸和平發展的交流平台,有助於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業。其二,就全國觀點而論,海西的經濟高速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在中央支持下,福建官民共同努力所作出的貢獻。倘若僅以經濟角度論,福建的GDP,二十年前只是台灣的四十分之一,但去年已進展到四分之一。盧展工豪氣干雲地表示,在中央支持下,預計十年之內,福建的GDP就可以趕超台灣。筆者在廈門鼓浪嶼居住了十五年,算得是「半個福建人」,因此,對福建的經濟發展,筆者有信心也有期待。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從兩岸關係論,這是胡總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表證,也是北京尋求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誠意和善意的體現。但願台北當局有所體察,並予以友好的回應。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峽西岸經濟區有條件也有責任在其中作出重大的貢獻。(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