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濟增長可喜 基礎不穩堪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7]

政府昨天公布第3季經濟數據,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上升6.2%,較市場預期的6.1%為高。政府同時調高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5%至6%調高至6%,顯示本港經濟勢頭良好。但應清醒看到,近期經濟增長,主要由於大量熱錢湧入,帶動資產價格上升,促使消費暢旺,但基礎並不穩健。一旦美國次按、內地宏調等因素轉壞或變化,本港經濟可能受到影響。政府應有憂患意識,未雨綢繆,利用現時有利條件,加快大型工程上馬,推動經濟轉型,鞏固實體經濟,增強本港經濟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

第三季經濟增長主要受惠於內部需求強勁,在市民入息上揚及住戶財政狀況大為改善的有利情況下,私人消費開支大幅增長9.7%。而季內對外服務出口實質增長12.3%,反映訪港旅遊業、金融服務業及離岸貿易等都錄得可觀的增長。然而,私人消費開支大升並非因為本港經濟結構改善、經濟成功轉型所致,而主要是熱錢流入,資產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令消費隨之增加。同時,本港貨物對美、日輸出比上半年放緩,整體出口增長亦下滑。

本港經濟增長,越來越倚重資產市場興旺,而過往一直被視為經濟主要動力的貨物出口,卻有放緩跡象,這顯然不是一個好徵兆。當金融業一枝獨秀,卻缺乏新經濟增長點時,如果市況逆轉熱錢撤走,或是資產泡沫爆破,財富效應必急遽消失,令經濟增長動力不繼。

值得重視的是,本港通脹明顯攀升,政府將全年通脹由原來的1.5%調升至2%。通脹往往是伴隨著經濟增長出現,只要市民收入提升,便足以抵銷通脹帶來的壓力。但目前仍有不少在職貧窮人士未能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通脹令他們的生活百上加斤。因此,政府應藉現時庫房充盈,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短期而言,盡快推動大型基建上馬,創造就業、刺激經濟,為保持本港經濟競爭力奠定基礎。長遠而言,應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高科技高增值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