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法」力無邊 浪漫傾城 法國光影 熱情襲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7]
放大圖片

 ■《蛇的夢魘》充滿懸疑緊張氣氛。

文:林意生 圖:法國電影節提供

 現時電影市場始終是荷里活電影當道,看得多了,難免想轉轉新口味。香港一年一度舉行的法國電影節將於下月7日開幕,本地觀眾又有眼福了。

 以往一直欣賞法國電影的觀眾,也許期待已久;從未看過法國電影的,大可趁此機會輕鬆入場,尋找新體驗。

 這次第36屆法國電影節形象鮮明,以「傾注.光影熱情」為主題,反映人對電影、生活、社會的執著與激情;又以象徵法國人著重的愛與熱情的紅色作主題顏色,配合電影節主題,藉此表達法國電影對世界的視覺及思想等方面的衝擊。

 這次電影節堪稱佳作紛陳,影評人黃國兆更表示,今屆作品較以往為好。

集大成之展出

 今屆法國電影節上映的作品分為3個組別——新片速遞、近作精選及法國黑色電影。

 此外,還有開幕電影《給康城的情書》(To Each His Own Cinema),以及「隆重首映」的《潛水鐘與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及《腦網追兇》(Chrysalis)。

 這次以慶祝康城電影節60周年紀念的電影開幕,特別之處,莫過於一部作品糅合了32位國際導演的心血,包括亞洲知名的王家衛、張藝謀、侯孝賢、北野武,以至歐洲的波蘭斯基、阿薩亞斯等。他們每人有3分鐘時間,表達個人身為電影工作者與影迷的經歷及想法。

 如此突破規格的作品,可說是令人引頸以待之作。

 電影節所選的23部作品,各具特色,黃國兆認為今屆作品的水準,是歷屆最好。「以往電影節的作品在藝術與商業元素之間難以取得平衡,不是太過側重於藝術方面,觀眾未能欣賞,便是過於商業化,但未必合香港人口味。」

 今屆的作品在各方面都取得平衡,「有老的也有新的導演,老的保持水準,新的有其特色;作品既有商業化,也有藝術性。」

 精選的23部確實各有特色,如黑色電影的《蛇的夢魘》(The Snake)佈下復仇殺局,充滿懸疑氣氛;《多謝夾唔該》(Very Well, Thank You)諷刺社會的荒謬,合理與不合理只是一線之差;《完美的分歧》(Twice Upon a Time)表現出戀愛突然告終後男女愛恨交纏、若即若離的情況。三部作品題材雖異,但意味深長。

精品推介

 芸芸作品難以一一盡錄,在這裡先挑選上述三部作品談談。

 《蛇的夢魘》是由一個復仇的小說改編,攝影師雲遜為離婚官司苦惱,舊友約瑟夫的出現更令他陷於困境,勒索、綁架相繼發生於雲遜身上,營造懸疑氣氛,後來才揭發這一切源於約瑟夫小時候被嘲笑。雲遜遭迫至走投無路,惟有以暴易暴,開始復仇行動,兩人互相追逐大添緊張氣氛,節奏亦變得明快緊湊,絕不比荷里活大製作遜色。

 《多謝夾唔該》則並非恩怨情仇,而是諷刺社會的怪誕。會計師阿歷士因不理會警察勸喻,觀看他們執法而被羈留一晚,他不服氣而要求見警方高層,最終被送至精神病院,無法與妻子聯絡,也不能立即出院,更因遲交病假紙而遭解僱。主角的悲慘遭遇令人憤慨,出院後因「以往病歷」而無法找到工作,最終惟有以假學歷覓得高薪厚職,反映有時候循規蹈矩未必可行,走歪路甚至可以快人一步。黃國兆認為這部作品具驚喜及有深度,表達社會的奇怪及不合理的地方,令人改變自己。導演透過主人翁的遭遇突出社會的荒謬,反諷意味強烈。

 《完美的分歧》則屬怨味較重的愛情故事,雖然男女主角於30年前突然結束戀情,但二人仍然牽掛著對方,甚至十分在意對方,一言一行,無不放在心上,當二人因一次頒獎禮而再次相遇,兩人由針鋒相對,轉至互為關顧。於開首部分營造氣氛,逐漸鋪陳,最終淡然結束,那剛好與年老角色狀況相若,並非少年人的激情,卻勝在韻味悠長。

 這次法國電影節再次展現作品與荷里活電影的不同,不單具備深度的刻劃,也具有黃國兆所說的以人為本的創意,「把人作為最重要的元素,從人性出發,」正如《多謝夾唔該》所帶出的反諷意味,發人深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