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感時憂國的詩聖杜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7]

黃志強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杜甫有「詩聖」的美譽,因為他是一個集大成的詩人。中國詩歌發展從《詩》、《騷》到漢代的五言詩,再經過六朝的格律化,詩的體制到了唐代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杜子美具有「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辭麗句必為鄰」的襟懷,對各種詩體都有所繼承和開拓,能運用變化、曲盡其妙。杜甫在長安時嘗居於城南少陵附近,在成都時又曾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因此稱他為杜少陵或杜工部。他以飢寒之身而永懷濟世之志,處窮困之境而致力創作,所寫的詩與社會現實、個人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被稱為「詩史」。

《秋雨歎》將殘酷現實呈現

 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杜甫寫了三首以《秋雨歎》為題的詩,其中第一首是這樣的: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

 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那年夏秋之間,霖雨不止,快將收成的農作物被雨水淹浸,都腐爛了。宰相楊國忠欺君罔上,謊稱莊稼並未受損。此時房琯上書玄宗,將災情據實稟報,竟因此觸怒了楊國忠,而遭到迫害。全詩首句以百草凋零的衰頹意象,將殘酷的現實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次句筆鋒一轉,寫台階下一棵決明開著鮮艷的黃色花朵,與前句的腐草恰成強烈比照,暗喻在安史變亂前夕的昏暗政治現況下,仍有心繫家國、滿懷理想之士,特立獨行,恥與權貴同流合污。第三、四句進一步描繪決明枝葉濃茂、繁花似錦,在陰霾密布的日子裡,尤其顯得奪目,正如亂世之中,直節敢言之士最為難能可貴。可是這麼美好的決明,畢竟佇立於蕭殺的秋風之中,恐怕不能長久抵擋那股能使百草凋零的力量,詩人在此處用了擬人法,將決明當作好友,親切地用一個「汝」字來稱呼它,對它表示情深意切的關懷。最末兩句從決明轉而寫自己,杜甫本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奈何苦無權勢,難免書生白首之憾,於是迎著風再三呼吸著決明所散發的芳香之氣,忍不住流下淚來。

藉物寄慨 情景與時事交融

 此詩巧妙地藉物以寄慨,情景與時事交融,而作者布局謀篇、鍛句煉字的功夫,皆有跡可尋。所以有志於寫詩者,最宜向杜甫取法。清人仇兆鰲的《杜詩詳注》按年編次,輯錄前人心得至為豐富,誠為學詩者案頭必備之讀物。浦起龍《讀杜心解》則按詩體分類,分析章句創見頗多。其他如王嗣奭《杜臆》、黃生《杜工部詩說》、楊倫《杜詩鏡銓》等,對研究杜詩的藝術手法、思想內容,均極具參考價值。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