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羅敬文)政府擬以公私營合作開拓低密度、能容納18.5萬人口的「新界東北發展區」,涉及土地包括上水以西的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前兩者用作住宅發展,而坪輋/打鼓嶺會用作鄉郊工業,更優先考慮在區內發展鐵路和使用環保車輛,預期這個「無煙城」計劃將於2014年起動工。政府在發展區內發現現存多個珍貴古蹟,部分古蹟的歷史可追溯至元朝,而且區內蘊藏豐富的生態資源,故於明年開始進行為期30個月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保育組織則希望當局能平衡發展與保育。
政府2003年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已鑑別了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等3個新社區,以配合人口增長,但為免會重蹈天水圍缺乏社區配套的覆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稱,每個新社區僅有約10萬人口,相當於四分之一個沙田,並稱區內地皮由地主和個別發展商持有,會研究公私營模式合作發展。
擬建區內鐵路 限用環保車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政府初步構思古洞北和粉嶺北會用作住宅發展用途,配以政府社區設施、教育和康樂綠化等用途,容納18.5萬人口,全面發展後,區內可製造2.1萬個就業機會,而坪輋/打鼓嶺將會發展鄉郊工業和露天貯物用途,配合因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而需要遷移的鄉郊工業。
政府為控制新發展區的污染問題,將研究優先考慮在區內發展鐵路和限制使用環保車輛,當局初步構思在古洞北的新住宅發展區建議設置綠化長廊,只限行人和環保交通工具使用,例如電動巴士、無軌電車、燃油電池車、使用超低硫柴油的車輛等;並建議栽種樹木和茂密的灌木,把行人和交通繁忙的道路分隔。
明年評估環境 2020年始落成
在新發展區中,政府初步發現多項文化遺產,部分更是法定古蹟,並可追溯至元朝。在古洞北內保留了1972年興建的居石侯公祠,已被評為法定古蹟;另有金錢村土地公廟,可追溯至清朝1788年興建。在粉嶺北擬建的粉嶺繞道南引道一帶,更發現4個法定古蹟,其中的松嶺鄧公祠以西老圍,歷史可追溯至元朝晚年。 在新發展區中,政府初步發現了古洞北有鷺鳥林,該區也是短吻果蝠棲息地,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則有著罕見的虎皮蛙和狹口蛙。政府構思將於明年進行為期30個月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預期2014年起動工,按照規劃署「香港2030」規劃研究,新社區的發展需時12至13年興建,在2020年至2030年逐步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