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GDP料超德國 全球第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7]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6日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6日在此間公開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是GDP增幅達11.5%,總量在去年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基礎上突破23萬億元大關,首次超過德國,躋身世界第三。他並指出,中國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每月財政同比增收1千億元,財政收入規模有望超過5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到9月底為止,中國GDP已達16.6萬億人民幣,合約2.2萬億美元。按國家統計局預估的今年GDP11.5%的增速,今年的GDP總量將達23萬億人民幣,合約3.1萬億美元。德國去年的GDP規模為2.9萬億美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此前所說的「大約德國現在的經濟增長也就是2.5%」為基準,德國今年GDP規模將低於3萬億美元。不過,由於今年歐元兌美元升值了約7%,德國GDP可能由此將調整到約3.1萬億美元,中國料僅以微小差距超過德國。

 馬曉河在出席「2007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啟動儀式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期,經濟宏觀面非常好,並盤點了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特點。

萬億稻穀滿倉 國庫私囊水浸

 首先,中國經濟實現了連續4年農業豐收,農產品供給基本平衡。其次,全社會經濟效益向好。當前國家財政、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個人收入都保持快速增長。今年前10個月,國家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達32%以上。同時,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利潤增速都保持在30%,全年企業總利潤會突破2萬億。第三,隨著全社會各項收入的增加,國內市場消費的不斷增長,內需正在成為拉動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動力。

大國迅速發展 個企抱團上市

 馬曉河還指出,在宏觀經濟向好的同時,中國微觀經濟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製造業的高速發展和小企業赴港上市亦是07年經濟值得注意的亮點。

 他舉例說,今年中國手機生產量和鋼鐵產量都將躍居世界第一;汽車生產量也將突破800萬輛,並在今後兩年突破1千萬輛,成為世界第二。這些都說明中國無論從規模上,還是質量上正在向製造大國發展。

 此外,小肥羊、真功夫、小南國等小企業紛紛赴港上市,表明國有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小企業正在逐步壯大,出現了「走團式」發展、「打捆式」上市的趨勢。

 展望明年,馬曉河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期,中國經濟宏觀面非常好。他說,雖然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都屬於成長期的問題,一定會通過改革發展的方式得到解決,最終實現經濟增長由過去依靠投資出口向消費投資出口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轉向三個產業協調推進的轉變、由粗放式向自主創新方面轉換,使中國經濟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央行年底或再加息

 【本報訊】據《上海證券報》6日報道:多家機構日前指出,中國GDP增速和CPI漲幅的持續高企,可能令央行在年底前再次加息。

 高盛5日發佈的最新報告認為,預計11月份CPI的同比增幅將進一步上升至6.7%。同時,在石油、鋼鐵和煤炭價格上漲的推動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的同比增幅預計將上升至3.5%。 

 雷曼兄弟亞洲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示,11月的CPI預測為6.8%,因此從食品角度講,壓力還是很大。他同時預計,12月CPI會有明顯下調,大概在6%左右,11月基本處於整個CPI上漲周期的頂點。 

 與外資行的悲觀態度相比,內地機構的看法絲毫也不樂觀。興業銀行資金營運部分析師魯政委分析指出,本月CPI再平年內高點的可能性很大,甚至不排除再創新高的可能。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在成本壓力難以退去的情況下,通脹也許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

人民幣升勢料提速

 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具體動向,孫明春指出,現在央行有加息的壓力,但美聯儲在11日的會議上宣佈減息的可能性很大,目前中美之間對比的6個月的利率是正的,但一年期利率已經沒有什麼利差了,央行處於兩難境地,預計今年年底前還有一次加息,也是年內最後一次加息。

 高盛也認為,中國央行將繼續嚴控銀行貸款發放並在年底前加息一次。同時,預計央行還將允許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我們3、6和12個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預測分別為1美元兌人民幣7.28元、7.11元和6.78元。」 

專家:人均GDP仍落後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6日電】今年中國經濟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長,引起海內外對中國何時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熱議。此間經濟學家認為,雖然中國與世界經濟強國之間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國家經濟實力向世界強國邁進,但因中國有著13億的龐大人口基數,人均GDP的大幅提升對中國更具意義。十七大報告中,胡總提出中國到2020年要實現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因為只有實現這一目標才表明中國真正的富裕。

06年僅排全球108位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GDP總量的排名並不重要,更重要的要看人均,德國經濟去年人均GDP是35,204美元,排名世界第18位,而中國剛剛過2,000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排名,僅位居全球第108位。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亦分析認為,中國人口較多,單純以經濟總量來衡量,可以表明中國國力的增強,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經濟發展中分享的成果。在綜合國力提高的同時,人均GDP提高,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這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六成德國人 視華最大對手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6日電】據德國《金融時報》報道,德國曼海姆IPO社會研究所日前對1,000名德國人進行的民調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德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44%的受訪者稱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的繁榮對德國有害。

 對於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僅德國感到隱憂,眾多歐洲人亦視中國為強勁的競爭對手。世界性調研機構美國哈里斯互動公司日前所做的民調顯示,超過80%的歐洲民眾認為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二號強國」。還有眾多歐洲人認為中國會在2020年成為一個統治世界的力量。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莊認為,假設2020年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6%,美國年增長2.9%,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更將超越美國。而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前不久推出的《2008世界展望》報告甚至說, 2008年將是全球政治、經濟「脫美入中」的第一年,即「中國主導世界秩序」的元年。

 這項調查由《金融時報》和哈里斯共同完成,他們在11月1日到14日間對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美國6個國家的6,590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相比俄羅斯,69%的意大利人、63%的法國人、57%的德國人以及58%的美國人,更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

與歐美差距仍大 中國網民清醒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6日電】中國實力的迅速壯大使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隨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實力的日益壯大,「中國強國說」在西方廣為流傳。但是在中國,「中國強國說」卻似乎沒有市場。

 環球網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中國民眾並不認為中國已是世界強國。不少網友認為,高速發展的中國創造了諸多「第一」,GDP也即將超越德國排名世界第三,但從人均看,中國在綜合國力上與歐美強國的差距還很大,中國離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網友直言:「德國的人口8,000萬左右,中國的人口13億,人均GDP的差距是16倍,不知多少年後我們才能趕上。光和人家比經濟總量,怎麼不去跟人家比一下教育、醫療、社會福利?」

 理性的網友指出,GDP的重要性在於,它在某種程度上計算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但是這種綜合實力不能完全代表國家的均衡與現代。在早期工業化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批飛速發展的國家,GDP10倍甚至20倍地翻番也不罕見。

醫療教育環保待改革

 從目前來看,與德國相比,至少目前中國還存在太多嚴重的問題,比如再分配制度需要合理化、稅制改革勢在必行、公共衛生存在危機也存在轉機、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很多地方的GDP高速增長仍然建立在物質資源的高消耗基礎上等等。

 也有樂觀的網友表示,雖然按照人均計算,中國還屬於第三世界,但不可否認中國是世界強國,不僅在於經濟總量,還在於龐大而且高素質的勞動人口。就像一條巨輪,起步時速度雖然不快,但確實已經啟動,起動困難,停下來也不容易。

2006全球GDP排名前10位(單位:百萬美元)

01   美國   13,194,700

02   日本   4,366,459

03   德國   2,915,867

04   中國   2,644,642

05   英國   2,398,946

06   法國   2,252,213

07   意大利  1,852,585

08   加拿大  1,275,273

09   西班牙  1,231,733

10   巴西   1,067,706

■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78-2007中國GDP增長對比 (單位:億人民幣)

年份   GDP     比上年增長%  說明

1978   3,624.1   11.7      排名全球第十

1982   5,294.7   9.1

1986   10,202.2   8.8

1990   18,547.9   3.8

1994   46,759.4   13.1

1999   82,067.5   7.6

2000   89,468.1   8.4

2001   97,314.8   8.3

2002   104,790.6   9.1

2003   116,694.0   10.0

2004   159,878.0   10.1    排名全球第六

2005   182,321.0   9.9     排名全球第四

2006   209,407.0   10.7

2007   233,448.0   11.5    排名全球第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