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花周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荷里活:數碼科技救不了 舊片復修有難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9]
放大圖片

 ■《gone with the wind》

文:吳杏婉

 荷里活明星流行整容來保持美貌;荷里活影片同樣需要下工夫來保持艷麗色彩。

 電影面世100多年,而大半個世紀以來荷里活雄視全球電影業,更把美國文化推廣至全世界。以此看來,以為荷里活片廠一定會盡力保存這些獨特的文化遺產吧,事實並非如此。

 基於節省開支等緣故,片廠在整修經典舊作方面不大積極,更不幸的是,近年以為是大救星的數碼科技,亦做不到保存影片的預期效果。

 20世紀前半世紀,美國電影業由大片廠操縱,每個片廠的出品自然納歸各自的庫藏。不過,由於保存的方法不恰當,令菲林負片變壞、退色以及聲片失準;以前,片廠只會把舊片鎖在片場的石屎貨倉內,目的是防止盜竊,從未想過貨倉的高溫會破壞菲林。

復修遲起步

 直至1960年代初期業界和電影學者始醒覺,開始發動保護和復修影片。1965年美高梅是首間作出行動的片廠,投資興建冷藏庫來存放舊作,首批保存的包括經典作品《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和《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以整個行業計,1950年以前的美製影片有一半已經破壞到不能復修,而1929年以前的破壞率更高達8成。

 早期荷里活的出品,得以留存的實在不算多。

 1980年代初期錄映帶起飛,片廠發現舊片原來是一條財路,於是積極復修舊片作錄映帶發行。當時通行的復修方法,是把原本的菲林負片先調準顏色和音響後,把改良版本翻製在一種叫做CRI彩色反轉中間片的新菲林之上,而不再翻製在傳統菲林負片之上。

 故此,70年代大多數影片都是以CRI收藏。直到近年,發覺CRI片原來不及傳統菲林穩定,當時已復修好的影片又再退色,於是要重新再來,即是說片廠又要斥資。

 片廠當然顧及生意眼,因此今次不全部處理有需要重修的影片,只處理那些仍有商業價值的,可見日後繼續會有影片失傳。

政府出手保悶片

 片廠的守財態度,令政府迫得出手挽救文化財產。美國國會成立國家保護影片基金(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這個是非牟利團體,用公帑復修那些值得保存,但沒無商業價值而被片廠放棄的影片,那些通常是短片和大戰間拍攝的新聞片。

 國保基金估計,片廠每年只肯撥出5百萬至1千萬美元作影片保存和復修,相比推廣一部小本製作喜劇還少。

 基金亦指出,預防勝於治療,假若片廠做好保存工夫,把影片存放在濕度適當的冷氣庫中,那根本不需要費錢作復修。

 這或者會涉及科技問題,業界曾經以為把菲林負片數碼化是萬無一失,可以永久保存質素不變,但最近發現用這方式保持的影片仍然變壞。

 10年前,金像大導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親自監督復修自己執導的經典作《的士司機》(Taxi Driver),之後由片廠在環境至佳的冷庫保存,豈料現時影片已經退色; 數碼存檔竟然保存不到10年,也是業界始料不及。

電影人盡力搶救

 儘管科技尚未達完美,電影人對保存影片的決心不減。當紅導演如史提芬匹堡(Steven Spielberg)便在合約中加入一項條款,要片廠必須保存和復修這部作品。史高西斯亦早已設立電影基金,並與美國國會圖書館、洛杉磯大學電影電視存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合作,攜手搶修近500部「瀕危」影片。

 今年5月,史高西斯更在康城電影節上宣布,成立世界電影基金(World Cinema Foundation),並徵得王家衛、墨西哥導演艾方素卡朗(Alfonso Cuaron)協助,為國際經典影片作復修和保存,好讓後代得以欣賞和學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花周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