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聯國倡減排 美拒簽協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0]
放大圖片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中國帶頭的發展中國家與西方國家就強制性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爭論不休。美國表明拒絕訂定強制性減排目標,指協議沒有要求人均排放量較低的中國和印度等國家減排。其實西方工業富國發展已有幾百年,先工業化的先搞污染,強迫發展中國家減排於理不合,美國實應帶頭對抗氣候變化。

 美聯社周六取得供會議討論的主要文件,內容建議非強制性的減排目標,期望工業國家在2020年前,大幅削減1990年水平的25至40%,預料此標準會引起激烈討論,美國代表已表明不會訂定強制性減排目標。

美國人均排放 是中國5倍

 不少人認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最高排放國,中國的排放量按人均計算只及美國的1/5,中國質疑強制減排的公平性。中國又認為污染排放只是數十年間開始,然而西方國家經已進行了數百年。

 中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司長、代表團副團長蘇偉說:「中國正在進行工業化過程當中,有需要透過經濟增長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及對抗貧窮。我只是質疑要求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承擔強制性目標是否公平。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貢獻,我認為美國有更多空間思考,是否可能改變其生活方式及消費模式。」

 美國拒絕簽訂國際性減排溫室氣體條約《京都議定書》,布什政府拒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高速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及巴西在條約之下,無需進行減排。然而,不少與會人士均認同中國在峇里會議上扮演有建設性及正面的角色。歐盟代表團國長說:「我認為中國認真處理氣候變化問題。」

「發達國家應起帶頭作用」

 聯合國首席氣候科學家帕喬里認為,當人均排放比西方國家少許多的時候,下一步預期發展中國家同意減排是不可行的。他說:「最重要是見到已發展國家建立起採取行動及有承擔義務的紀錄,我認為這樣可以誘導發展中國家及為他們提供一個道義基礎,去承擔責任。」

 「小島國家聯盟」主席認為,發達國家比貧困國家更令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惡化,因此他們有「道義責任」在此問題上表現出領導作用,率先著手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美聯社

戈爾靠環保翻身 7年勁賺8億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2000年總統選舉中敗給布什後成為環保鬥士。《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他過去7年來從出書、演講、投資和綠色事業,賺到逾5,000萬英鎊(約7.9億港元),令環保成為一盤營利可觀的生意。

頻密演講 半小時賺158萬

 報道指,戈爾當年輸了選舉後,身家只有100萬鎊(約1,583萬港元),主要來自兩座住宅物業和投資在石油業的股票,但之後他離開政壇,不但從科技股中「大有斬獲」,同時開始投身環保事業,今年以環保鬥士姿態奪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到奧斯陸接受獎項後,會飛到印尼峇里出席聯合國氣候會議。

 環保除了為戈爾贏得名譽,還為他帶來財富,自從他講述全球暖化的紀錄片《絕望真相》上映後,他在一年內就發表了150次演講,現在每場演講費一般介乎5至8.5萬鎊(約79至134.5萬港元)。

 戈爾又為一間美國公司做顧問,為該公司值6億鎊(約95億港元)的環保技術基金提供投資建議;他還持有值1,500萬鎊(約2.37億港元)的Google股權。出書是戈爾另一賺錢事業,他至今已寫了9本書,透過出書協議賺到450萬鎊(約7,124萬港元)。

 《每日郵報》指戈爾上月在倫敦「財富論壇」峰會上發表一場半小時演講,但收費高達10萬鎊(約158萬港元),一分鐘就賺取3,300鎊(約5.2萬港元)。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戈爾利用身份賺取暴利,在不同場合發表類似演講,收費高昂。」

 戈爾透過發言人強調,他的演講費作為慈善用途,部分撥作環保組織「氣候保護聯盟」的收入。他是這個組織的主席。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記者會上稱,減排關乎「文明的存亡」,符合我們的利益。他回應記者提問時又重申,無計劃參選總統,預計將來也不會重返政壇,「但沒理由要完全排除」。戈爾亦表示未決定支持哪位參選人。■《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郵報》

可再生能源發展速 中國抗暖貢獻獲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在峇里島說,《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內容,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行動」。

 德博埃爾的看法得到學者們的回應。西班牙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教授布斯特洛撰文說,中國發佈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一文件對全世界來說都至關重要。中國將不會選擇建立在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高消費基礎上的發展道路,中國將繼續沿著「能源低消費、低排放量、高效和高生產力」的道路發展。

 早前,位於華盛頓的獨立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報告說,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正迅猛發展,很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其預定目標;中國在太陽能和風能方面的投入很大,這兩種能源在中國發展迅猛,這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在峇里島會議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說,中國太陽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說,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發展迅速,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正融入中國農村能源體系。  ■新華社

中國25%溫室氣體 由發達國家「入口」

 國際輿論一直比較關注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但一個基本事實目前已很清楚: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3。為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中國的「發展排放」在一定時期難免會有所增加。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生產的商品為世界多國享用,但卻承受著「轉移排放」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德意志銀行環境專家海曼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5倍於中國的國家的居民,我沒有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在德國,沒有人挨餓,我們大家都開汽車,都乘飛機去外國度假,我們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普通的中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不能對中國的環境措施評頭論足。」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一份由英國政府出資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1/4來自發達國家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的生產過程,這相當於西方國家把廢氣排放變相「出口」到中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最近指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與歐盟有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我們不能要求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承擔和我們同樣的義務」。■新華社

美被轟另起爐灶 違反聯國規則

 美國氣候首席談判員沃森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表示,美國會拒絕國際性強制減排溫室氣體的要求,但會按自己計劃,明年中與其他16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就有關問題討論。

 美國主導的會談已於9月舉行,總統布什邀請了其他16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到華盛頓,包括歐洲、日本、中國及印度,討論與全球暖化有關的溫室氣體國際減排計劃。環保人士指責布什政府想藉著另起爐灶,破壞聯合國的長期談判努力及《京都議定書》的強制減排精神。■美聯社

西方媒體 涉曲解議定書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司長蘇偉前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對本次大會各方的立場進行了盤點,並批評了部分西方媒體曲解《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的行為。

 蘇偉說,一些媒體在報道中稱,議定書已經過時,需要新的協議取代它,這是曲解。2012年到期的只是議定書第一承諾期,而並非議定書本身,議定書作為一種模式將長期存在,長期有效。■新華社

各地爆示威 促對抗暖化

 全球環保分子趁近日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世界各地多個城市發起大型示威活動,促請各國領袖加快制訂出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以對抗日益嚴重的氣候暖化。

 包括英國、德國、希臘、比利時、瑞典及土耳其等歐洲國家均有示威活動。在倫敦,主辦單位稱超過1萬人冒雨遊行到美國大使館外,抗議美國拒簽《京都議定書》。

 德國全國約有1萬人示威,促請減排溫室氣體。在首都柏林,約5,000人參與遊行集會,有人將冰塊雕成北極熊,象徵氣候變化已嚴重威脅在極地生活的動物。而在當地時間昨晚8時(香港時間今日凌晨3時),德國的著名地標包括勃蘭登堡門及科隆大教堂等,將一同關燈5分鐘,以呼籲關注氣候暖化。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約有1,000人示威,促請土耳其政府簽署確認《京都議定書》,以及中止興建核能發電廠的計劃;瑞典斯德哥爾摩有1,000人冒雨示威。加拿大的多倫多及溫哥華亦有示威活動。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舉行地點峇里島,來自歐洲、韓國及孟加拉等地共500名環保分子遊行,有人手持橫額和高舉代表美國的假人,批評拒簽《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成為各國合作應付氣候變化的最大障礙,是破壞地球的元兇。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