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健康派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醫亦友家庭醫生健康守門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1]
放大圖片

 ■家庭醫學強調更全面的個人關顧,甚至乎延伸至整個家庭。

文:鄭雯欣、圖:部分由養和醫院提供

 天氣轉涼,身體感到不適,有幾聲咳,很多人都會去鄰近的診所求醫,抬頭細看醫生的資歷,可能會發現掛著「家庭醫學」。現時,不少社區駐診的醫生已獲取家庭醫學文憑或專科資格,大家又知不知何謂家庭醫生?和一般醫生又有何分別?我們為何需要家庭醫生?今次就請一位「正宗」的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解答。

 醫生會根據病徵,作出適當治療,而家庭醫生所關心的,更會包括病人的心理、背景,甚至家族病歷,提供更全面個人關顧。有研究指出,在過去幾十年,本港患上慢性疾病、社會心理問題及不同傳染病的人愈來愈多,家庭醫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透過與病人及其家人的溝通以及對病人生活環境的了解,能快捷及準確查出病因及對症下藥。

香港起步慢

 不少國家都以家庭醫學為社區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不但能保持醫療服務水平,又能節省醫療開支,但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俊傑稱,本港的起步較慢,現階段像走回頭路。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專科分家愈來愈明顯,專科林立,不免令診症變得複雜。例如,病人因心臟問題看心臟科,後來發現幾聲咳,就會轉去胸肺科,之後發現腳部有點腫,又懷疑腎臟有問題等,但每個醫生所開的藥又不同,令病人甚為困惑。」

 加上現時部分社區的普通科醫生屬初出茅蘆,水準不一,社區的防守愈發不足,更需要加強醫生的訓練,以打穩根基。

著重溝通 找出病源

 家庭醫學本身為專科,除了需要具備專業醫學知識外,更強調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從而建立長遠互信的關係。李醫生稱,若醫生與病人的溝通良好,掌握更多資料,對治療更佳。

 「很多病人很願意向醫生傾訴心底話,有些甚至連家人也不知。最近有一個個案,病人已接受過我幾次的治療,但每次都說很頭痛,作為醫生,你可以因病徵而作出適當的治療,解釋引致頭痛的可能性,以及開治療頭痛的藥。若要更全面的關顧,就不限於止頭痛。我再細問因由,病人就開始哭,原來她是韓國人,隻身來港並帶著兩位小孩,但丈夫工作太忙,支持不多,令她感到很大壓力,傾向輕微的抑鬱。」有時,病徵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可能是來自患者的情緒或及心理問題。

身病心病 兩者皆醫

 問問題的技巧成為重點,李醫生稱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卻有可能是關鍵。「除了一般的問題外,我們還會問疾病對病人的影響、病人擔心甚麼等。好像有一次病人因腳痛來求診,起初還以為他擔心患上風濕或撞傷,但細問之下,原來他身邊有朋友患上骨癌,擔心自己有同樣情況。」

 若沒經細問及詳細解答,病人雖得醫治,但仍帶著許多的擔心離開,兩者不能建立互信的關係,病人更可能因此而固亂求醫,令花費更多。

度身訂造 全面關顧

 除了溝通以外,家庭醫學專科醫生也被稱為「第一道守門員」,原因在社區把關,除了要有廣泛的醫學知識外,還要為病人作「度身訂造」的轉介。何謂「度身訂造」?醫術以外,還有一些細微的地方,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可提供協助。

 「舉個例子說明,醫生知道那位腎病病人喜歡每事問,若目前有3位水準相若的專科醫生,因著自己對病人的了解,很自然會轉介去一位解答比較仔細,不怕煩的醫生,這樣病人才可獲最佳的治療。」而更佳的,是專科醫生之間有溝通,這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才會對病人有更深的了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健康派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