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地互補推動港經濟暢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4]

——親身參與兩地合作的一點體驗

姚 征 全民黨副會長

 香港多家企業早在1990年響應鄧小平先生開發浦東的號召成為首批入駐上海浦東的港資企業,建造興建第一批外銷樓至今已足足十六年。我們投資內地的房地產項目沿用香港行業規則尋得了發展機會又經歷中國房地產兩輪調控,久堅不衰體會尤深。

CEPA猶如及時雨

 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香港,香港內部亦陷入港英長期統治下形成的結構性經濟衰退,隨之而來的高失業率與購房人士中負資產隊伍擴大等社會問題凸顯。中央政府及時發布的CEPA政策如一場及時雨,即時對香港產品進入內地實行零關稅,對服務業進入內地給予優惠及投資貿易的便利,特別是允許內地居民到港「自由行」消費,令旅遊業迅速騰飛和零售業興旺。政府鼓勵港人投資大陸企業資產整合在港上市融資,大力促進內地大型國企來港上市,令港股市值連創12.7萬億歷史最高紀錄。去年年底內地企業首次上市集資額已佔香港聯交所總集資額的90%,達2780億港元。上海浦東已新進駐渣打、花旗、匯豐和東亞等四大港資銀行的中國總部,香港已率先開辦人民幣業務,香港有望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2007年經濟增長超過預期,徹底擺脫回歸前的低迷,顯示了背靠內地的得天獨厚優勢。同時兩地合作又帶動貿易,刺激私人消費使本港經濟發展獲得實惠。現時內地經濟的連續高速增長成為本港金融、航運行業的強勁動力。特區已擺脫了歷史上財政赤字困擾,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失業率已降到歷史最低點,置業人士增加,再次興旺了傳統的房地產業,負資產與領綜援隊伍縮小,社會安定,營造了從未有過的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

 香港歷來被國際投資者視為已確立及成熟的房地產市場,其透明度公認為全球第一,由於其擁有的國際性,使本港房地產市場具有強勁的對外輻射力。在過去的十五年中起步不久的大陸房地產,始終以沿海起步較早的珠江三角洲與起點較高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為先導而雙雙崛起,就其土地批租、房屋按揭等具體規範與操作步驟來講無不效仿本港業界帶進內地行之有效的做法,使之成為帶動內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加上由於內地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該產業的發展進入到市場運作後自然會更具有巨大的潛力。香港的房地產在十年前金融風暴衝擊後率先復甦,國際機構投資者大多已持有本港物業並已獲利,他們的視線已從香港轉移到上海、廣州等可提供穩定發展及充滿機會的城市。這種趨勢和利益趨動反過來又引導本港房地產發展商以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情搶佔先機,紛紛開闢了向大陸內地主要城市投入資金的廣闊平台,就此也為本港眾多高質素業界專業人士提供了大量創業發展施展才華機會。

黃金十年互補互融仍是主題

 中央政府已把香港列入了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令港人群情振奮,信心大增。CEPA進入第四階段安排,加添了15項香港新措施和港企免被雙重徵稅規定,至少擴大22萬港人在內地就業的受惠,稅款優惠額接近三億元,港澳輸往內地免稅貨物總值達38.5億元,特區已與內地多省市簽訂合作框架意見,以順應祖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融入內地經濟均衡發展。香港各業具有的資金優勢、人才優勢與管理優勢,發揮了舉世獨特的內外輻射作用,使香港當之無愧成為內地與海外經貿發展的橋樑與中介,這是任何第三地不能替代的。這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生命力與更長效的原動力之所在,我們欣喜地看到新一屆特區政府審時度勢,不失時機的在政治層面加大愛國主義的全民教育以回歸人心,自覺擁護「一國兩制」;在社會上提倡顧大局,講包容,維護本港整體長遠利益和勞資合作和諧;在經濟上加大轉型力度,鼓勵自主創新,提高內部競爭力。這樣由此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建立廣泛合作的所需的錯位思維與互補能力。展望未來十年的發展,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互補與互融仍是擺在兩地政府面前必須重視的主要課題之一。

滬港雙城 共同攜手

 當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上海提出,「在中國邁向新的建設時期要率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時,港人無不深受觸動與啟發。我們從回歸十年的親身經歷中領悟到中國現代史將翻出的新的劃時代意義的一頁,標誌著一個共同富裕、科學發展的歷史時期的到來。上世紀初上海是最早引入西方文明和資本運作的「冒險家樂園」,堪稱當時遠東亞洲的經濟中心。經過長達百年風雲變幻和人間滄桑依靠地處沿海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兩省和長三角地區的烘托,上海已以她的國際性與先進性特點在世紀變幻前後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迅跑起來了。人們相信當年前上海幹部隊伍出現的弊端得以制衡後,上海未來幾年一定會成為中央政策的堅定執行者,由於天時、地利加人和發展會更快,該地的房地產業運作無疑會更穩健。今天上海與香港兩顆「東方明珠」,各有千秋,交相輝映,共同攜手同創今日璀璨與輝煌,滬港合作勢必成為兩地未來發展的重頭戲。與此同時,由於地域相鄰、語言一體化等原因珠江三角洲乃至「9+2」泛珠合作也是必須同步發展的,而且在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期,建立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華南經濟圈的宏大目標更要齊心繼續推動和深化的。

 未來的機會令人鼓舞,未來的挑戰仍然嚴峻!就拿香港與內地合作來講,大力促進兩地人才交流方面有更大迫切性。爭奪人才成為在經濟全球化下最激烈的競爭。新加坡鼓勵人才引進,對內地與香港的大學畢業生以提供半年旅遊工作簽證等政策吸引。兩地人才各有特長和優勢,香港擁有國際視野廣、英語精、國際法規熟的人才。內地企業提升競爭力,急需深諳市場經濟、有豐富管理經驗、專業知識人才,與國際接軌。內地人才則熟悉內地國情、人際關係、刻苦性強,綜合基礎知識功底深。只要兩地政府降低門檻,改變繁複的手續程序,增加人才互動的自由和彈性,帶來經濟的融合指日可待。我們還關注到兩地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資金緊絀的艱難,人員流動性大,待遇福利吸引力小。當局必須為其排憂解難,放鬆信貸限制,千方百計減輕僱主的經營成本,給予兩地企業向外拓展出口與投資的實際支持。這些已成為打破桎梏、拆牆鬆綁,促使眾多中小企業加速發展的必要途徑。

內地房地產市場應與港接軌

 內地房地產市場土地供應完全與香港接軌,實行公開、公平、透明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下,兩地的業界同行交流和合作,人才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內地普遍借鑒香港服務產業聯動方式,又為引進香港專業人士敞開大門,使該行業出現了勃勃生機而被長遠看好。我們期盼兩地政府為兩地大批中小發展商參與公平競投制訂更加完善的規劃與規範,克服行業內部競爭中事實上存在的部分操作上壟斷與不公平機制,鼓勵平等參與,實施優勝劣汰的遊戲規則,維護中小發展商的合法權益,在宏觀調控中更要注重建立穩固發展的機制,維護商業誠信原則和合同精神。唯有以法制、科技和文明理念為主旨,才能構築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建立良好市場秩序,促使本行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人們可曾記得,在深圳特區改革開放初期一代創業者有一股「開荒牛」的精神。在今天我們兩地業界人士共同面臨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好時期到來之時,更應發揚這種銳氣與勇氣,更有膽有識地腳踏實地的走合作共榮、推進改革、深化改革的必由道路。回歸的十年,是我們走出的歷史性第一步,未來的一步要走得更穩、更成功,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要有長期努力的準備,要靠幾代人的接力,最終完成中國改革開放的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有幸參與並能為之再努力者,幸運也!(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