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往日今時 舊物新景 老字號訴盡中環變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5]
放大圖片

文:曾家輝 攝:高仲明

 對一般人來說,「百年老字號」不過是一句宣傳語,不過是誇獎自己捱過了多少風雨,但如果說得「優雅」一點,就是伴隨大家成長。老店陪著人們,人們支持老店,那是人與物的交流,更是社會和時代走向未來的見證。

 「老字號」簡直成為了一種「認證」。

 不知道大家對「老字號」有何看法?傳統?守舊?信心?見證?無論怎樣,它的確是一種產物,有一定價值才能夠存在,這是不容否定的,所以,研究歷史的人,會向老字號「埋手」,從它們的運作、發展、興盛、衰亡等,挖掘出某個時代的片斷或社會面貌的線索。

 況且,在香港這個發展太快、保育太遲的城市,大至一個山頭,小至一條後巷,都可以突然消失,或者,在一片保育風之下,我們惟有靠一些有「食力」的老字號,找出香港原來的真實面貌。

 中環是香港的市中心,也是最新與最舊的「衝突」地帶—有最多新發展,也有最舊的歷史底蘊。

八間老店 八段老故事

 為了配合市區重建局在卑利街及嘉咸街重建項目開拓「老店街」的構思,市建局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的保育諮詢小組,由上星期日起一連4個星期,在上環西港城地下舉辦「中環新面貌」展覽。參展的老店除了展示它們的發展事蹟外,並會在展覽期間的4個星期日,進行產品示範及試食活動。

 參與展覽的商店都是在中上環區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包括了源吉林、陳意齋、九龍醬園、永利威酒業、蓮香樓、馬百良藥廠、保心安藥廠和黃祥華藥廠。這8間老字號商店擺放展板和商品,給市民一睹它們的悠久歷史,其中年歲最小的陳意齋,原來都已經營了80年。

 在展覽中,大家也可領略一個個幾經風霜的品牌的發展歷程,包括發展超過120年的黃祥華如意油、剛好100年的保心安油、源吉林茶等為人熟悉的老品牌。

賣餅賣包 都是集體回憶

 市建局剛於上月向卑利街及嘉咸街項目的有關地段發出收購通知書,預計在未來2、3年完成整個收購行動。此時舉辦這次展覽,是為了加強市民對老店街構思的認識,從而收集更多的意見,使項目可以順利落實於中區,為老字號盡量保留最「原汁原味」的集體回憶。

 以陳意齋為例,其創辦人在1927年於佛山開業,其後才遷到香港,店內售賣的各款糕餅小吃,可算是陪伴老一輩成長,其中杏仁餅、燕窩糕、薏米餅、蝦子紮蹄等更是鎮店之寶,其他傳統中式涼果零食還有甘草欖、話梅王、檸汁冬薑、川貝陳皮、參貝柑桔等。而且,以往每逢傳統節日,陳意齋的應節糕餅小吃更是不可或缺,農曆新年前夕特別人頭湧湧,搶購茶包、芋蝦、角仔等年貨。另外,陳意齋至今仍堅持以人手製造糕餅小吃,其數十年如一日的紙盒及鐵罐內的懷舊招紙,不但是陳意齋特色,更能使大家體會當年街頭小吃的情懷。

 而蓮香樓也是為人熟悉的老字號。在香港的蓮香樓原設有3間,但現僅存1間在中環威靈頓街,該店創業於1918年。傳統的中式茶樓,馳名菜式有霸王鴨、煎釀鯪魚等,當然也以蓮香老餅家為賣點,加上舊式唐樓,而蓮香樓只佔近威靈頓街的兩層,樓下東面是貨倉及廚房,西面是賣年糕唐餅的店面,中間有寬大木樓梯上2樓茶室。要領略非大酒樓能「提供」的老香港風情,非到蓮香樓不可。

掘地拆樓 今時保不住往日

 如今,佔地超過57,000平方呎的卑利街及嘉咸街重建項目正要上馬。大家都知道,即使有關部門已下令要保護某些舊建築或歷史文物,但發展一開始,所有人情及關係都要被切斷,加入種種現代化的東西,所有都會事過境遷,一棟大樓保護得再好,都已不是那種味道。因此,我們更要認識及知道現在仍存在的東西,以免「子欲養而親不在」!

 由於中上環區饒富歷史文化特色,所以市建局才特別在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下設立保育諮詢小組,匯集區議員、社區代表、專家、學者、販商和居民代表的意見,以期在項目的規劃設計中,加強地區特色。

 對於這重建計劃,市建局也一直認為在改善環境、提供新的社區設施和綠化環境之餘,還要提升歷史文化元素的價值、展現社區的活力,所以市建局的設計概念集中重塑當地的老區風貌,使新舊交融,而當局的設計方向是「故里憶昔,風土承傳,新城舊約,融匯重生」。

留住風情 老店街可回魂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也會知道早前市建局已宣布,將嘉咸街打造成全港第一條「老店街」,希望吸引和匯聚香港本土的百年老店和金牌老字號,成為香港的特色標記。這不單是香港人值得引以為傲的老店街,更可成為發展旅遊的獨特新景點。

 據市建局的資料,由於嘉咸街和卑利街上的露天市集也是當地特色,所以決定整體保留,並加以改善經營環境。按照現行的構思,老店街的一端是經營了數十年的永和雜貨店的外牆,另一端則是3幢計劃保存下來、位於嘉咸街26號A至C的戰前唐樓,其餘則是3層高、以唐樓為參考模式的設計,以供香港歷史上曾經著稱一時的老字號,以小店小舖的形式在重建後的嘉咸街經營。

 為保存區內現有的建築特色和街道景觀,建築物外觀將引入特別的設計元素,項目設計擬保育嘉咸街26A至C號3幢戰前唐樓,而將來嘉咸街兩旁興建的樓宇,會重塑現有唐樓的建築形態,包括高度、比例和模式,以配合整條「老店街」的風格。

 或許,重置及再生就是舊樓、老店,甚至一些傳統風物的生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