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今泉浩一 親上陣 同志的《初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8]
放大圖片

文:林意生 圖:洪永起;攝:劇照由藍空間提供

 觀眾可能有這樣的經歷:看完電影後,老是覺得不滿意,心裡不期然想出更好的內容,令電影變得更合心意。日本同志電影導演今泉浩一也有相同經歷,但他不止於此,還直接參與電影創作,終於拍出在香港同志影展參展作品、現正於藝術中心放映的《初戀》。

 不滿意的,豈止電影內容而已?當中也有一種不滿現狀的熱血態度。

 今泉浩一接受記者訪問時憶述,以前並沒有立志當導演。1990年之前,他根本沒這個念頭。他曾是「日本情色電影」(Pink film)的演員,喜歡看同志電影,看了很多,總覺得不滿意,推動了他親自拍攝同志電影。

自組公司拍理想電影

 工作上有理念,固然是好事,然而,要開拍同志電影,不得不考慮實際因素,籌集資金及得到其他公司的支持是十分重要。今泉決定與負責音樂創作的拍檔岩佐浩樹合組公司。

 今泉表示,這比以個人為單位更易接觸其他公司。而自組公司的名字頗為特別—「habakari-cinema+records」,包含了電影與音樂創作,而「habakari」則是「公共廁所」的意思。今泉解釋:「很多人在那裡進進出出,雖是污髒,但卻是必需的。」可說是他的電影創作以大眾化為出發點吧。

 《初戀》已是habakari的第九部作品,與首作《Angel in the Toilet》表達的信息相近,都是他身邊朋友所遇到的問題,「集中反映他們如何反應。」在《初戀》裡,經常看見母親不喜兒子搞同性戀;而首部作品的靈感則是源於幻想,希望能夠表達信息—發掘及建立同志的自我身份。

 《初戀》講述高中生唯史暗戀同學公太,因而被其他同學嘲笑;當他在地鐵遇上另一對同性戀者時,在好奇心驅使下跟蹤他們,後來互相認識,更結成好友。電影透過這些微妙的關係,帶出同性戀者的性需要,以及同志婚姻所面對的壓力。

 回顧已創作的9部作品,例如這次在香港同志影展放映的《初戀》,今泉並沒有賣花讚花香,反而表現得淡然樸實,「每次從頭再看,總覺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雖然未至臻善,但他盡了努力,已覺無憾。

 既參與同志電影創作,也欣賞過該類型作品,那今泉對於現時同志電影有甚麼看法呢?

 「有同志電影,但很少同志導演站出來。」

同志角色流於典型化

 近來確實多了關於同性戀電影出爐,荷里活便有李安執導的《斷背山》,而不少電影也加插了同志角色。今泉對現時電影市場上的作品,並不滿意,這不外乎一點:「stereotype(典型化)。」

 「既典型化,又遠離現實,如同志角色總是很容易便死去,又或者他們的行為太過女性化。」導演今泉,以及在場的音樂創作岩佐和男主角村上博相繼莞爾,顯然甚有同感。

 要拍出更好的同志電影,今泉希望作品能夠讓觀眾了解,反而認為不需要太dramatic,「同志電影的焦點應集中在他們身上。」這推動他一直拍下去。

 一部電影的優劣,固然取決於劇情內容,而演員的投入與發揮對整部電影更有明顯功效,所以導演挑選演員十分重要。能演能導的今泉,可謂熟知演員的脾性,「有的需要讚賞才做得好,有的卻要『彈』,各有不同。」他選演員時會十分細心,盡量留意他們的本質,配合所飾演的角色,並對他們加以鼓勵,令發揮出來的效果更好。

 已拍了9部作品的他,暫時未定大計,但表示會嘗試不同類型,如喜劇等,繼續製作同志電影。「但不會刻意創造自我風格,我希望作品能夠盡量自然而不造作,讓作品的風格慢慢地塑造出來。」他認為技巧方面,如拍攝及燈光的使用仍然有待提高,這都是未來需要花時間修正的地方。

 同志電影的出路,不一定局限於同類觀眾市場,只要是好的作品,識貨之人定然懂得欣賞。今泉懷著一份製作出更好電影的信念,積極投入拍攝同志電影的行列,有心人的不斷嘗試和努力,相信日後電影市場上作品的質素有望大大提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