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始於1841年的香港賽馬運動,越跑越輝煌。
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煜泓
每周兩個賽馬日,香港跑馬地和沙田馬場,身影如梭,人頭湧動;群駒拚命衝線一瞬間,萬眾歡騰,喝彩聲響徹雲霄,火爆緊張氣氛令人窒息。這就是香港「馬照跑,舞照跳」的真實寫照。香港即將舉辦奧運馬術比賽,這是奧運會人類與動物配合競技的唯一項目,也是男女運動員以平等地位比賽的少數項目之一。馬術比賽始於1900年夏季奧運會,從1912年起,奧運馬術比賽確立了「場地障礙賽」、「盛裝舞步賽」及「三項賽」三個項目,每項又分為個人和團體賽。
1841年,香港被英國強佔, 1846年,香港首任總督大衛斯爵士以「改善環境衛生」為由,清理了黃泥涌一帶沼澤地(現跑馬地),開闢馬場,取名「快活谷」。首次賽馬時,人山人海,從此賽馬成為港人調劑身心不可缺少的「餘興」。
華洋窮富 馬場消隔閡
當時的香港華洋交往涇渭分明,噠噠馬蹄聲,飛揚的塵土,緊張刺激的賽馬場卻成為社會各階層共融之所,不分國籍、不論貴、賤、貧、窮,馬場觀賽宛如和諧共處社交場所,化解了華洋隔閡,打開了通商之門,也造就了香港繁榮,據悉,很多華洋商貿協定均簽於馬場。
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戰亂倖存之馬僅300餘匹,其中百匹精良馬遭日軍徵用,餘下賽馬餓死無數,生者亦骨瘦如柴,嘶嘶哀鳴。然而,戰爭未能消除賽馬之誘惑,日軍不惜以木馬代替,持續賽馬活動。
早期賽事 蒙古馬天下
19世紀,胸膛寬厚、脾氣剛烈的中國蒙古小馬壟斷了香港賽馬運動。1931年,日軍佔據東三省,切斷了蒙古馬的輸入,1951年以後,中國蒙古小馬絕跡香港,被美國、愛爾蘭、澳洲、紐西蘭純種馬所取代。
據悉,香港目前擁有千餘匹現役賽駒,由於香港環境不適育馬,故需每年進口300餘匹,以維持賽事馬匹編排。賽駒退役後,部分馬匹被送至馬會贊助的馬術學校,部分則送往內地頤養天年。
1978年10月7日下午2時,經3年填海興建的沙田馬場首場賽事如期舉行,自此,香港兩處賽馬場成為香港最大規模、最受歡迎之休閒場所,據悉,1997年6月15日及之前的周三賽事,投注總額超過38億元,創歷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