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676億「北水」明年出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2]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荊才、林德芬 / 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羅洪嘯

 在大型中資企業海外併購、國有主權基金投資海外之外,事實上中國資金揚帆出海,還包括個人資金的對外投資,即QDII同樣可以投資境外,中國銀監會近日與英國監管當局簽協議,允銀行QDII投資倫敦股市,並將與美國簽同樣協議。同時,國家外匯局近日也加快了QDII的批出,第五隻獲批的基金系QDII「工銀瑞信中國機會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將於明年1月3日至2月1日期間發售。至此,目前獲批QDII總額度已達451.7億美元(約3523.26億港元),實際匯出108.6億美元(約847億港元),換言之, 明年還有至少343.1億美元即2,676億港元的「北水」可「出海」。

 在21家銀行、6家基金QDII獲准出海的基礎上,券商、保險及信託系QDII也可能於明年陸續出海。據了解,目前內地監管機構已經批准了20家保險公司、4家券商及2家信託機構的QDII資格。首隻中外合資保險公司金盛人壽保險QDII近日獲中國保監會批准,可以不超過上年末5%總資產的自有外匯資金投資港股;而早前,中國平安已首獲保監會批准,以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15%的自有外匯資金和人民幣購匯資金投資香港股票市場和重大股權項目。權威人士透露,保險公司出海投資的最後一項制度安排《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已獲保監會內部通過,即將出台,意味著保險QDII最快明年初出海。

券商保險信託共26機構獲批

 另外有消息指,首隻券商QDII產品將出現,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的中金大中華股票配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獲監管部門的批准,將於明年春節前後在全國範圍內發行。業內人士透露,4家具QDII資格的券商已進QDII產品審批階段,港股將成為四家券商QDII產品配置的主要方向,而信託QDII產品預計也將在08年上半年推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目前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均可開展QDII業務,QDII主體逐步多元化。目前QDII總額度已達451.7億美元(約3,523.26億港元),其中商業銀行、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分別獲批投資購匯額度161億美元、225億美元和65.7億美元,實際匯出投資金額共計108.6億美元。

工銀瑞信QDII基金下月發售

 自07年9月份至今,已有4隻基金QDII成功募集。另外,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布,其首隻QDII基金產品「工銀瑞信中國機會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將於明年1月3日至2月1日期間發售,認購金額起點為1,000元人民幣(下同),這是第五隻獲准發行的基金系QDII基金。與前四隻QDII基金相比,該基金募集期的預定規模為220億元,比前者縮減了約10億美元的額度。

 該基金投資範圍包括在香港等境外證券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全球範圍內受惠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公司股票,以及政府債券、回購、股票指數期貨、外匯遠期合約、外匯互換及其他用於組合避險或有效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

助內企外拓 港功能遠未發揮

 今後幾年將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成長期,對香港來說,它的影響也會比單純的資金流向問題更加深遠。中銀報告分析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再加上與內地的特殊聯繫,理應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據點。

港仍為內企走出去首選地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多種有利條件,美國次按問題所帶來的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也可能成為一個階段性的機會。

 從基本數據看,香港也確實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和最集中的地區,據統計,2006年末香港吸納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46.6%,集中了中國境外企業總數的15.7%。但是也應該看到,香港在這方面的功能恐怕還遠遠沒有充分地體現。

 香港目前作為跨境投資活動的中轉站或總部的功能,仍然主要是對外國企業而言,主要誘因應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需要;對多數中國企業來說,香港雖然是「走出去」的首選地,但主要還是作為一個境外市場,或者只是對國際市場的一個觸角,嚴格地說不僅沒有到運營基地的層次,而且作為對外投資中介、跳板的功能也是相當有限的。

 這種情況與中國企業尚未走向全球市場的現狀吻合,同時也暗示,順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加速的形勢,香港在強化中介功能以及發展總部經濟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需提升層次爭做運營總部

 對多數中國企業來說,香港還只是一個觸角,不僅未到運營總部的層次,而且中介、跳板的功能也相當有限。這也反映香港可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總部經濟的問題上,隨著中國內地市場不斷開放,再加上上海、北京等城市特殊的經濟、政治地位和地緣優勢,長期看,國際企業的分支機構尤其是地區總部從香港北移,以便更加貼近內地市場,可能會是一個趨勢,這種情況下,香港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就顯得更加必要。

 具體地說,香港應幫助更多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可以發揮中介作用,也可以發揮自己在離岸金融、商務服務方面的優勢,對已經「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支持,並且爭取成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據點和總部。

發揮港金融商貿中心優勢

 金融支援不足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障礙之一,例如國內銀行尚不能提供成熟的離岸金融服務,而且銀行本身在國際上缺少分支機構,難以就地對本國企業提供支持。從這個角度看,近來金融機構在對外投資方面的的擴張之勢,對其他企業的境外發展也是有利的,兩者亦有希望在海外發展上形成某種互動。

內企「集群出擊」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雪穎21日電】正當中國企業「走出去」這股浪潮席捲全球之時,「走出去」的形式正呈現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多元化、高質量、重品牌的特點日漸凸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正呈現出「集群出擊」的態勢。政府權威認為,香港的國際輻射功能將對內地企業「走出去」形成直接的助力。

多元化 高質量 重品牌

 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目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正從一般出口貿易、餐飲和簡單加工擴大到營銷網絡、航運物流、資源開發、生產製造和設計研發等眾多領域;投資區域從歐美、港澳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拓展到亞太、非洲、拉美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發展到以設備、技術、外匯等進行異地投資,目前更多以併購方式進行,並逐步出現了其他參股、置換股權、BOT等靈活的投資模式。

港國際輻射功能成助力

 對於香港在內地企業「走出去」中所扮演的角色,商務部官員表示,香港的國際輻射功能將對內地企業「走出去」形成直接的助力,未來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充分利用香港的有利條件,積極「走出去」。

對外投資三動向

 從種種跡象看,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幾個表現:

 一是增長明顯加速。2004-200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年均增長率高達96%。2006年投資流量達到211.6億美元,按年增長73%,存量則已經是2003年的2.7倍。

 二是併購趨於活躍。2006年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實現的直接投資為82.5億美元,佔了當年流量的39%,其中非金融類行業70億美元,金融類12.5億美元。併購越來越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是繼採礦業之後,金融業有望成為對外投資的新的主力。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在過去不到一年時間裡連續進行三次收購,於去年12月底收購印尼Halim銀行90%的股份、於今年8月宣佈收購澳門最大本土銀行誠興銀行79.9%股份,並於10月宣佈以54.6億美元收購南非最大銀行標準銀行20%的股份,成為迄今中國銀行業海外收購的最大一宗,反映了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港仍為外企重要據點

 這裡可以參考一下香港政府有關境外駐港機構的統計。按照《二OO七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在6,740家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中,有3,890家屬於地區辦事處或地區總部,反映香港是各國企業跨境經營的重要據點。

 具體來看,就駐港的地區總部(代表母公司對區內各辦事處有管理權的辦事處)而言,數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國、日本和英國企業,共佔了總數的52%;駐港的地區辦事處(代表母公司負責協調區內辦事處及/或運作的辦事處)中數量前三位也依次是美、日、英,共佔總數的50%;駐港的當地辦事處(只負責香港當地業務的辦事處)則以中國內地最多,並且在接受此項調查的中資公司中,佔了總數的2/3。

港可成內地財富管理中心

 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近日在本港一研討會上建言,香港可發展成為面向中國高淨資產個人的世界一流私人財富管理基地,其方式類似瑞士之於德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富裕人士 ── 政策穩定、低稅、成熟和優質服務。鑒於中國的巨大規模和財富創造速度,私人銀行是令人興奮而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領域。香港應及早進入,樹立良好的專業聲譽,並取得市場領導地位。在今後數十年裡,香港在這一金融服務分支行業都將享有明顯優於上海的競爭優勢。

擔當內地金融創新試驗場

 他並指出,香港還面臨著轉型成為風險融資、私募投資、對沖基金和其他另類投資中心的黃金機遇,香港應當是中國金融創新的天然試驗場,成為向中國公司和機構提供高端金融解決方案和風險管理工具的主要來源,令香港成為衍生產品樞紐。

獲批QDII機構一覽

 QDII名稱    投資額度(億美元)

銀行

 中國銀行         25

 中國工商銀行       20

 中國建設銀行       20

 中國交通銀行       15

 中國農業銀行       10

 匯豐銀行(中國)     10

 招商銀行         10

 中信銀行         5

 美國花旗銀行       5

 渣打銀行內地分行     5

 興業銀行         5

 中國民生銀行       5

 中國光大銀行       5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5

 恆生銀行         3

 中國銀行(香港)內地分行 3

 瑞士信貸銀行上海分行   3

 南洋商業銀行內地分行   3

 北京銀行         3

 德意志銀行        3

 東亞銀行內地分行     3

           合計:166

基金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0

 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0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0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0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0

 華安國際配置基金     5

           合計:225

保險

 平安保險(集團)     17.50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     15.00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   2.38

 其它保險公司       30.82

           合計:65.7

證券公司

 中國國際金融       50*

 招商證券         50*

 中信證券         50*

 國泰君安         50*

 *為估計獲批額度

信託公司

 中信信託         -

 上海國投         -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